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历法

指数 历法

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西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曆,或称太阴历,其曆月是一个朔望月,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曆年为一个回归年,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所以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

121 关系: 劉孝榮劉焯历法列表历法改革占天曆印度曆南宋古埃及历法后周大衍曆大象曆大業曆大明曆天保曆天和曆天皇太初曆奉元曆季节宣明曆實時時鐘屠妖節崇天曆崇玄曆希伯來曆东汉世纪世界曆一行干支平均太陽日平成年号年代乾元曆乾道曆乾象曆乙未曆五代十国五紀曆伊朗曆伊斯兰历何承天 (南朝)徐昂徐承嗣保加爾暦法北宋北魏北齐...國際標準化組織刘宋儒略日儒略曆儀天曆农业全新世紀年公历公曆元嘉曆前104年回归年回歸年四分曆皇極曆王樸 (後周)祖冲之章 (曆法)紀元曆置閏羅馬曆統天曆統元曆节气隋朝西汉觀天曆貞元曆麟德曆農曆興和曆阳历阴历阴阳历赤道開皇曆開禧曆闰年重修大明曆金朝金星陳鼎ISO 8601ISO week dateUNIX时间李淳風欽天曆正光曆法定假日法國共和曆淳祐曆淳熙曆漢克亨利萬年曆潮汐會天曆會元曆月球月相朔望月戊寅曆成天曆星期明天曆明仁日落應天曆曹魏景初曆 扩展索引 (71 更多) »

劉孝榮

#重定向 柳孝榮.

新!!: 历法和劉孝榮 · 查看更多 »

劉焯

劉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縣一帶)人,隋朝天文學家。曾任太學博士等職,精於曆法,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編成《皇極曆》,在於歲差部分有極大改進,比過去的曆法準確,惜未被採用。卒於隋煬帝大業四年。與劉炫合稱二劉。.

新!!: 历法和劉焯 · 查看更多 »

历法列表

历法列表列舉还在使用的历法,以及曾經施行過或已废除不用的历法。.

新!!: 历法和历法列表 · 查看更多 »

历法改革

曆法改革是一種對日曆系統的重大修正。這個詞有時適用於切換至不同的日曆,以取代現行的日曆。 大多數日曆有可能改變或改革的幾個規則:.

新!!: 历法和历法改革 · 查看更多 »

占天曆

《占天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使用的第九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姚舜辅修成《占天曆》。从崇宁三年(1104年)颁布施行,取代黄居卿修成的《觀天曆》。积年25501937,日法28080。曆家认为此法历成于私人家之手,不经考验,不可施行。姚舜辅重新编造新的曆法,崇宁五年(1106年)编成《紀元曆》。大观元年(1107年)颁布施行,《紀元曆》通行了二十一年。.

新!!: 历法和占天曆 · 查看更多 »

印度曆

#重定向 印度國定曆.

新!!: 历法和印度曆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历法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古埃及历法

古埃及的歷史相當悠久,曆法幾經轉變,且不同學派有不同的說法。本條目描述的是獲得較廣泛認同的說法。 古埃及人分晝夜各佔12「小時」,從日出到日落為晝,從日落到日出為夜。但在一年之中,晝夜的長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一小時的長度會隨著季節變化,白天的一小時和晚上的1小時,很多時候並不一樣。 每月固定有30天,沒有大、小月之分。一年共有3季,每季4個月,因此名義上一年只有360天。但每年新年前都會加上5天,叫做Epagomenal Days,在這5天,他們會舉行儀式慶祝新年。就這樣,兩個新年實際上相隔的日數便為365天。 古埃及人沒有閏年的概念。地球繞日公轉一週需時 365.25 日,沒有了閏年,4年後日曆就會比實際天象(例:黎明前看見天狼星東升)早一天;1460年後便會提早整整一年(又會和實際天象一致)。這1460年,古埃及人稱為,「天狗」正是埃及人眼中的天狼星。.

新!!: 历法和古埃及历法 · 查看更多 »

后周

后周()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取代共经历了三个皇帝,9年。后周的首都是开封。 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 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新!!: 历法和后周 · 查看更多 »

大衍曆

《大衍曆》是唐玄宗開元年間制定的曆法。 唐高宗時頒行《麟德曆》,一直使用到開元年間,又出現緯晷不合的問題,一行和尚開始編輯新曆,並在鐵勒與交州之間成立十二座天文測量點,测量各测点正午日影长度,開元十七年(729年)頒行《大衍曆》取代《麟德曆》。上元二年(761年),被《五紀曆》取代。《大衍曆》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传入日本。日本天平宝字八年(764年)采用《大衍曆》。贞观三年(862年),被《宣明曆》取代。 Category:唐朝历法.

新!!: 历法和大衍曆 · 查看更多 »

大象曆

《大象曆》即《丙寅元历》,是中国古代北周的曆法。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太史上士马显等撰写了新历《丙寅元历》取代《天和曆》,颁用至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运用《阳历》、《太阴历》的转化方法,增加或减少“章岁”、“斗分”的相关数据,扩大或缩小日食、月食的数据余数。以上述运算法则测算,依据测算数据预测有关天象出现的时日。.

新!!: 历法和大象曆 · 查看更多 »

大業曆

《大業曆》是中国古代隋朝的曆法。 隋朝开皇十七年(597年)张胄玄撰写了新曆,颁用至大业四年(608年),后来在大业六年加以修改,而称之为大业曆,施用到隋朝灭亡。以365\frac日为岁实(太阳年),29\frac日为朔策(朔望月)。采用410年有151闰的闰周,岁差为83年逆行一度。《隋书·张胄玄传》提出大业历与古历不同,岁差之率和祖冲之等人的数值不同,立日行盈缩算法(首次引入北魏末至北齊人張子信所發現,太陽視運動的不均勻性);考虑月球视差对交食的影响而立月球在黄道南北离黄白交点度数相等,以决定交食与否方法,首次引用等差级数方法对五星动态进行改进。.

新!!: 历法和大業曆 · 查看更多 »

大明曆

大明曆可能指:.

新!!: 历法和大明曆 · 查看更多 »

天保曆

天保曆()是日本所使用过的阴阳曆之一,也是日本啓用公曆之前所用的最後一部舊曆或陰陽曆。正式名称成为天保壬寅元曆(),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也曾经有过同名的曆法。 日本的旧曆,广义上指引入公曆之前的日本曆法,狭义上只指本曆法。 天保曆與同時代中國使用的崇禎曆有分歧,其中最顯著的不同是天保曆中一年中不同季節的時辰長短不同。不同于相對長期精確的崇禎曆,天保曆在近年出現逐漸擴大的誤差。在日本,按照天保曆計算的舊曆會發生比中國農曆更爲嚴重的2033年問題。.

新!!: 历法和天保曆 · 查看更多 »

天和曆

《天和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周甄鸾制订。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议造周历,天和元年(566年),采用甄鸾《天和曆》。规定1太陽年.

新!!: 历法和天和曆 · 查看更多 »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新!!: 历法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太初曆

太初曆是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历法,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而且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曆法,在天文學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由邓平、唐都、落下闳及司馬遷等根据对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纪录所制订。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改称三統曆。從漢武帝太初元年夏五月(前104年)至後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甲寅(85年),太初曆共實行了188年。 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365\begin \frac \end日,一朔望月为29\begin \frac \end日,所以又称八十一分律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三統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还首次记录了五星运行的周期。.

新!!: 历法和太初曆 · 查看更多 »

奉元曆

《奉元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使用的第七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神宗命卫朴在熙宁八年(1075年)修成。颁布施行取代《崇天曆》。回归年为365.2436日,朔望月为29.53059日。宋哲宗元祐九年(1093年),被黄居卿撰写《觀天曆》取代。.

新!!: 历法和奉元曆 · 查看更多 »

季节

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不同的地区,其季节的划分也是不同的。对温带地區而言,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对于赤道地區只有旱季和雨季,或無季相之分。在極地,並非只有冬季,但春秋季不明顯,以北極為例,五月到九月為夏季,十月到隔年四月為冬季,即没有春季和秋季。.

新!!: 历法和季节 · 查看更多 »

宣明曆

《宣明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屬於陰陽曆。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施行,全称長慶宣明曆。景福元年(892年),被《崇玄曆》取代。 在日本贞观四年正月初一日(862年2月3日)取代《大衍曆》、《五紀曆》,到貞享元年十二月三十日(1685年2月3日),使用了823年。是使用最长的历法。 貞享二年正月初一日(1685年2月4日),改为《貞享曆》。 Category:唐朝历法 Category:日本历法.

新!!: 历法和宣明曆 · 查看更多 »

實時時鐘

實時時鐘(Real-time clock,RTC)是指可以像時鐘一樣輸出實際時間的電子設備,一般會是集成电路,因此也稱為时钟芯片。此名詞常用來表示在個人電腦、伺服器或嵌入式系统中有此機能的設備,不過許多需要精確時的系統都會有此功能。 實時時鐘和定時器訊號(Clock signal)不同,後者只是數位電路中一個表示時間的方波訊號,而且不會以日常使用的時間單位表示。.

新!!: 历法和實時時鐘 · 查看更多 »

屠妖節

#重定向 排燈節.

新!!: 历法和屠妖節 · 查看更多 »

崇天曆

《崇天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使用的第五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仁宗、刘太后命学者楚衍与历官宋行古在天章阁主持修制,天圣元年(1023年)修成,天圣二年(1024年)颁布施行。回归年(岁实)为365.2446日,朔望月(朔策)为29.53059日。此历推算交食较符合天文实际。仁宗朝用此历前后达40多年。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被《明天曆》取代。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重新恢复施行《崇天曆》。熙宁七年(1074年),被《奉元曆》取代。.

新!!: 历法和崇天曆 · 查看更多 »

崇玄曆

《崇玄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唐朝八曆(戊寅元曆、麟德曆、大衍曆、五纪曆、正元曆、觀象曆、宣明曆、崇玄曆)第八。 唐昭宗见到《宣明曆》施行已久,历数渐差,命太子少詹事边罔、司天少监胡秀林、均州司马王墀制定新历法《崇玄曆》。开始用简捷、超径、等接之术,经制、远大、衰序之法被废除。景福二年(893年)颁布,唐昭宗定名《景福崇玄曆》,其气朔、发敛、盈缩、定朔弦望、九道月度、交会、入蚀限去交前后,都和《大衍历》相同。一直用到唐朝灭亡,五代后周时施行《欽天曆》,才彻底停用崇玄曆(939-943年,后晋一度施行调元历)。.

新!!: 历法和崇玄曆 · 查看更多 »

希伯來曆

希伯來曆又稱猶太曆(The Hebrew/Jewish calendar、הַלּוּחַ הָעִבְרִי‬, Ha-Luah ha-Ivri)是由猶太教創造的古老曆法,也是以色列目前使用的國曆(與公曆並用)。是一種陰陽合曆,每月以月相為准,但設置閏月,使每曆年和太陽年週期一致。曆日與曆月認定和伊斯蘭曆一樣,以日落為一日之始,新月(眉月)初升為一月之始。以每年春分後的第一個新月為一年的開始,設置閏月方式和傣曆與農曆一樣,採十九年七閏,但閏月統一放到閏年的第六個月之後。 猶太教傳統與舊約聖經認為上帝創世的第一天是以祿月(Elul)25號——創造的存在、時間、物體、黑暗和光脫離“虛空”,相當於公元前3761年9月30日;第六天,提斯利月(Tishrei)的第一天,“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Adam and Eve)被創造出來,稱為創世紀元(Anno Mundi,簡寫AM,dating from Creation),相當於公元前3761年10月7日---這就是希伯來曆的起始日。 目前猶太教以2017年9月21日為希伯來曆5778年的開始,並於2018年9月9日結束。.

新!!: 历法和希伯來曆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历法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世纪

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一世纪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二十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

新!!: 历法和世纪 · 查看更多 »

世界曆

世界曆是一种於1930年提出的曆法,用于替换现行的公曆。直至目前仍处在讨论阶段。.

新!!: 历法和世界曆 · 查看更多 »

一行

一行禪師(),俗名张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僧人,也稱為沙門一行、一行阿闍梨,唐人還呼爲「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風水學家,真言宗將其列為傳持八祖之一。 一行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献,同时了解印度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一行的研究充分利用了当时印度的三角学知识。.

新!!: 历法和一行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新!!: 历法和干支 · 查看更多 »

平均太陽日

天空中的太陽連續兩次出現最大仰角(90度)所經歷的時間,為一個太陽日。 而每個太陽日長短不一,故取一年中各太陽日的平均值,為平均太陽日。即一日。.

新!!: 历法和平均太陽日 · 查看更多 »

平成

平成()是日本天皇明仁的年号,也是日本現行使用的紀年稱號,自1989年1月8日明仁繼位開始使用。 今年是西元+8hours年,也就是平成年。.

新!!: 历法和平成 · 查看更多 »

年,或稱地球年、太陽年,是與地球在軌道上繞太陽公轉有關事件再現之間的時間單位。將之擴展,可以適用於任何一顆行星:例如,一「火星年」是火星自己完整的運行繞太陽軌道一圈的時間。 一般而言,一年之長度取為太陽在天球上沿黄道從某一定標點再回到同一定標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由於所選取之定標點不同,年之定義有:.

新!!: 历法和年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历法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年代

年代,1个年代为连续的10年,通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年代的划分为:依照公元纪年年份,可以被10整除所在的年份的相邻10年为1个年代。例如,18世纪1700年代,指1700年至1709年这段时间的连续10年。但由于公元纪年中缺少0年,故18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指的是1701年至1710年这段连续的10年。.

新!!: 历法和年代 · 查看更多 »

乾元曆

《乾元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使用的第三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以《應天曆》小差,下诏命司天台主簿苗守信与冬官正吴昭素、主簿刘内真造新历。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修成,太宗命卫尉少卿元象宗和明律历的学者一起校定,赐号《乾元曆》。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颁布施行。《乾元曆》规定回归年为365.2449日,朔望月为29.53061日。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被《儀天曆》取代。.

新!!: 历法和乾元曆 · 查看更多 »

乾道曆

《乾道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使用的第三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光州人刘孝荣发现《紀元曆》、《統元曆》的缺陷,修成《乾道曆》。从乾道四年(1168年)颁布施行,礼部员外郎李焘對此保持異議。积年91645937,日法30000。至淳熙四年(1177年),被刘孝荣再次編寫的《淳熙曆》取代。.

新!!: 历法和乾道曆 · 查看更多 »

乾象曆

《乾象曆》是中国古代曆法,东汉末年劉洪編纂,屬於陰陽曆。《乾象曆》創制日行遲速表格,兼考月行,後受各代曆算家沿用。三国东吴孫權黄武二年正月(223年)施行,直到天紀四年(280年)东吴灭亡。 採十九年七閏法,1太陽年.

新!!: 历法和乾象曆 · 查看更多 »

乙未曆

《乙未曆》,是中国古代曆法,金朝耶律履撰写的历法,屬於陰陽曆。 金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年),耶律履修成《乙未曆》。以金朝在乙未年(1115年)受命之故。其法是上元乙未距大定庚子(1180年)积年40453020。取日法20690。岁实(回归年)为365.24311700日,朔策(朔望月)为29.53059449日。因为不如赵知微的《重修大明历》精密,没有被行用。.

新!!: 历法和乙未曆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历法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五紀曆

《五紀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唐朝郭献之編纂,屬於陰陽曆。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施行,只是对《大衍曆》稍作修改。 興元元年(784年)改用正元曆法。日本在858年—861年的4年間,《五紀曆》与《大衍曆》并用。 Category:唐朝历法 Category:阴阳历.

新!!: 历法和五紀曆 · 查看更多 »

伊朗曆

伊朗曆(波斯語:گاهشماری ایرانی‌,拉丁轉寫:Gahshomari-ye Irani),又名波斯曆或Jalaali曆,在中国也称回回陽曆(但回回曆或回曆指伊斯兰曆,不可用来指称波斯曆),是目前在伊朗和阿富汗使用的陽曆。其曆法是古波斯人基于觀察天象,而不是基于規則推算而來。透過從德黑蘭(或東經52.5度子午線)和喀布爾精確的天文觀測,確定每年的第一天(纳吾肉孜节)由春分開始。公历2016年3月20日至2017年3月19日为波斯曆1395年。 今日是波斯曆。.

新!!: 历法和伊朗曆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历

伊斯兰曆或伊斯兰教历,为目前伊斯兰教国家通用的曆法,正式名称为哈吉来/希吉來曆(التقويم الهجري at-taqwīm al-hijrī),意指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从受迫害的麦加遷徙到麦地那的希吉拉(Hijra/Hegira或 Hijrath,هِجْرَة)。在西方世界中表示一般记成“AH”(Anno Hegirae,意即"希吉拉多少年"),类似于基督纪年的“AD”和世界紀元的“AM”。而在伊斯兰教国家中又可從阿拉伯文形式表示為H(سَنة هِجْريّة, 簡寫:هـ),希吉拉之前则记成“BH”(Before the Hijra)。 伊斯兰曆是一种纯粹阴曆,也是現今仍在使用的曆法中唯一的阴曆。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紀年元年一月一日,完全以月相为准,每当新月出现时定为每月的第一日,12个月为一年,不设闰月,闰年于第12个月后加一天(每30年中設11閏年)。平均每年只有354天8小时48分,每隔2.7年和公曆相差一个月(即19年差7个月),每隔約32.6年(32年又7個月)就會相差一年,即兩者紀年差距就會「縮減」一年,也就是陽曆的32~33年與伊斯兰曆的33~34年長度相等,因此不分季节。 現今是伊斯兰曆1439年,相當於公历2017年9月22日到2018年9月11日,跟標示太陽年的波斯曆(1396年,公历2017年3月21日至2018年3月20日)相比,从建元的公曆622年到年,作為隂曆的伊斯兰曆對比作為陽曆的波斯曆已多出年。 今日是伊斯蘭曆。.

新!!: 历法和伊斯兰历 · 查看更多 »

何承天 (南朝)

何承天(),東海郡郯縣(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南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史學家、思想家。.

新!!: 历法和何承天 (南朝) · 查看更多 »

徐昂

徐昂(),字文舉,直隸揚州府泰興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历法和徐昂 · 查看更多 »

徐承嗣

徐承嗣,字克敬,四川省潼川州遂寧縣人,民籍,治《禮記》,年四十三歲中式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第三甲第五十一名進士。六月十九日生,行三,曾祖徐綱,知府;祖徐大邦;父徐忠;母何氏。永感下,妻郭氏,兄承宗;承祖,弟承順;承宣;承教;承學;承顏。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二十二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三百五名。.

新!!: 历法和徐承嗣 · 查看更多 »

保加爾暦法

#重定向 保加爾曆法.

新!!: 历法和保加爾暦法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历法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历法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历法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國際標準化組織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normalisation;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по стандартизации;简称:ISO)成立於1947年2月23日,--定全世界工商業國際標準的國際標準建立機構。 ISO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成員包括162個會員國。該組織定義為非政府組織,官方語言是英語、法語和俄語。參加者包括各會員國的國家標準機構和主要公司。 ISO與負責電子設備標準的國際電工委員會密切合作。 ISO的國際標準以數字表示,例如:「ISO 11180:1993」的「11180」是標準號碼,而「1993」是出版年份。.

新!!: 历法和國際標準化組織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历法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唐朝.

新!!: 历法和唐 · 查看更多 »

儒略日

儒略日(Julian Day)是在儒略週期內以連續的日數計算時間的計時法,主要是天文學家在使用。 儒略日數(Julian Day Number,JDN)的計算是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中午開始,包含一個整天的時間,起點的時間(0日)回溯至儒略曆的西元前4713年1月1日中午12點(在格里曆是西元前4714年11月24日),這個日期是三種多年週期的共同起點,且是歷史上最接近現代的一個起點。例如,2000年1月1日的UT12:00是儒略日2,451,545。 儒略日期(Julian date,JD)是以格林威治標準時中午12:00的儒略日加上那一天的瞬時時間的分數。儒略日期是儒略日添加小數部分所表示的儒略日數"Resolution B1" 1997.

新!!: 历法和儒略日 · 查看更多 »

儒略曆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于累積误差隨着時間越來越大,1582年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良,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從儒略曆改用格里历。現今儒略曆只有蘇格蘭昔德蘭群島之富拉島、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新!!: 历法和儒略曆 · 查看更多 »

儀天曆

《儀天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使用的第四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真宗命京兆府(今西安市)天文学家史序撰写新历法。咸平四年(1001年)修成。咸平五年(1002年)颁布施行。对黄赤交角的测定的误差小于半分,欧洲16世纪末第谷的误差达2分。《儀天曆》规定回归年为365.2445日,朔望月为29.53059日。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被《崇天曆》取代。.

新!!: 历法和儀天曆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历法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全新世紀年

全新世紀年或人類紀年(),与公元相对应,简称人元(HE),是一种由現时采用的公曆(即格裏曆)改良而來的紀年方法,它引入0年,并在公曆年數上多加 10000 。例如公元,在全新世紀年法中則是人元1。非常重要的特点是,这种紀年法包括了0年 。这项曆法改革是由學者在1993年提出的。.

新!!: 历法和全新世紀年 · 查看更多 »

公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历法和公历 · 查看更多 »

公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历法和公曆 · 查看更多 »

元嘉曆

《元嘉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北朝時代刘宋天文学者何承天編纂,屬於陰陽曆。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施行。梁武帝天監九年(510年),被《大明曆》取代。 前雖有玄始曆棄十九年七閏法,元嘉曆仍採十九年七閏法。1太陽年365\frac.

新!!: 历法和元嘉曆 · 查看更多 »

前104年

没有描述。

新!!: 历法和前104年 · 查看更多 »

回归年

回歸年(),也稱為太陽年(),是由地球上觀察,太阳平黄经变化360°,即太陽再回到黃道(在天球上太陽行進的軌道)上相同的點所經歷的時間。相對於分點和至點,精確的時間取決於你在黃道上所選擇的點:從北半球的春分點,四個基礎點之一,開始的稱為春分點年;對在黃道上所有的點取平均值的年稱為平回歸年。歲實是中國用的回歸年,是從冬至再回到冬至所經歷的時間。 在地球上,人類注意到回歸年的進展,從太陽緩慢的由南向北和再回頭的運動,希臘人由帶有「轉動」意義的tropos引申出「tropical」這個字,中文的意思就是「回歸」。太陽運行到最北邊和最南邊的回歸分別由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標示,也是仍能看見「日正當中」的緯度。太陽位置可以由每天正午時指時針(一根垂直的柱子或棍子:圭)影子的長短來測量,這是測量每年長度最自然的方法:以日照來確認季節。 因為春分點受到進動的影響在黃道上退行,因此回歸年比恆星年短一點,在2000年兩者相差20.409分,在1900年是20.400分。 回归年是制定各种阳历(含现行公历)和阴阳历的基础,中国传统历法中將冬至點測量的一回歸年稱做一“歲”。 1回归年.

新!!: 历法和回归年 · 查看更多 »

回歸年

#重定向 回归年.

新!!: 历法和回歸年 · 查看更多 »

四分曆

#重定向 後漢四分曆.

新!!: 历法和四分曆 · 查看更多 »

皇極曆

《皇極曆》,是中国古代曆法,隋朝刘焯撰写,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没有颁布施行。 《皇極曆》一卷,又叫《甲子元曆》。刘焯是隋朝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首次在历法中提出定朔、定气的术语,采用了定朔计算方法代替平朔,既考虑月球运行速度的变化,又考虑太阳运行速度的变化。皇极历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交食计算、五星运动计算等方面,都比以前诸历精确。吸取北齐张子信关于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的成果而加以损益,发明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来计算定朔的校正数。解决日、月不均匀运动问题,以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公式推算日食起讫,所用岁差数值有较大改进。《皇极曆》因受当时太史令张胄玄等的反对,未被采用,刘焯因受炀帝宠臣袁充排斥,历制未能推行。但是《皇极曆》对唐代历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李淳风的《麟德曆》及一行的《大衍曆》都是在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新!!: 历法和皇極曆 · 查看更多 »

王樸 (後周)

#重定向 王朴 (後周).

新!!: 历法和王樸 (後周) · 查看更多 »

祖冲之

沖之(公元),字文远,范阳郡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刘宋时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也是数学家。.

新!!: 历法和祖冲之 · 查看更多 »

章 (曆法)

是中國古代曆法的時間單位,指歲(回歸年)與朔望月的最短循環周期(時間長度極接近的最小公倍數)。亦可說是設置閏月的周期,即閏周。在西方,類似的概念為默冬章;在玄始曆與大明曆前,兩者幾乎相同。至麟德曆廢閏周,亦廢元、紀、蔀之計算。.

新!!: 历法和章 (曆法) · 查看更多 »

紀元曆

《紀元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姚舜辅編纂,屬於陰陽曆。施行於北宋末年、南宋初年。 《紀元曆》计算出1太陽年为365.24262139日,1朔望月为29.53058984日。岁差约73年西退一度,近点月为27.5547311日。史称《紀元曆》岁实、朔策为古今历法之冠。散失於靖康之变,建炎南渡後宋高宗重购得,后来推行《统元历》。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施行《紀元曆》,一说启用于崇宁五年(1106年),停用於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或绍兴六年(1136年)。步五星以火星、土星最密。姚舜辅创立观测金星定太阳位置的方法,提高了测算太阳精度。.

新!!: 历法和紀元曆 · 查看更多 »

置閏

置閏是一些曆法中插入閏日、閏週、或閏月、以使曆法能跟隨季節或月相。陰陽曆可能會需要插入閏日和閏月。.

新!!: 历法和置閏 · 查看更多 »

羅馬曆

羅馬曆(Roman Calendar),為實行於古代羅馬王政時期的曆法。羅馬曆起源於太陰曆,把每年分為十個月到十三個月,直到公元前46年被儒略曆取代為止。這段時期的曆法,亦有稱之為儒略前曆法。.

新!!: 历法和羅馬曆 · 查看更多 »

統天曆

《統天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楊忠輔編纂,屬於陰陽曆。宋宁宗慶元五年(1199年)施行。 《統天曆》计算出1太陽年为365.2425日,1朔望月为29.530594日。与公历的1太陽年的数値相同。.

新!!: 历法和統天曆 · 查看更多 »

統元曆

《統元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使用的第二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陈得一修成。从绍兴六年(1136年)颁布施行。岁实(回归年)为365.2436日,朔策(朔望月)为29.53059日,所用岁差为77.98年差1度,把岁差值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至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被《乾道曆》取代。.

新!!: 历法和統元曆 · 查看更多 »

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之历法曆注。 東亞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种「阴阳合曆」,同時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陰」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为基准确定歲實,每回歸年約365.2422日,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其中:.

新!!: 历法和节气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历法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历法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觀天曆

《觀天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使用的第八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1年),黄居卿修成。从绍圣元年(1094)颁布施行。岁实(回归年)为365\frac日,朔策(朔望月)为29\frac日,岁差七十八年差一度,推五星纪元,其中火星、土星两星较密。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被《占天曆》取代。崇宁三年(1104年)至崇宁五年(1106年)间又施用。.

新!!: 历法和觀天曆 · 查看更多 »

貞元曆

#重定向 正元曆.

新!!: 历法和貞元曆 · 查看更多 »

麟德曆

《麟德曆》是唐高宗詔令李淳風所編的曆法,於麟德二年(665年)颁行。 《麟德曆》以《皇極曆》為基礎,簡化許多繁瑣的計算,創進朔以避連四大月,並廢止十九年七閏的“闰周定闰”,《麟德曆》一直使用到開元年間,又出現緯晷不合的問題,開元十七年又頒行《太衍曆》。《麟德曆》遂不行。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載:“李淳风最精占候,其造《麟德历》,自谓应洛下閎后八百年之语,似极精且密矣,然至开元二年,仅四十年,而纬晷渐差,不亦近儿戏乎?” 日本在文武天皇元年(697年)-天平宝字七年(763年)采用《麟德曆》,因为是唐朝仪凤年间传入日本,所以又称《儀鳳曆》。.

新!!: 历法和麟德曆 · 查看更多 »

農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新!!: 历法和農曆 · 查看更多 »

興和曆

《興和曆》,即《甲子元曆》,是南北朝东魏的历法。李业兴编制。 《正光曆》施行在魏孝静帝时已经和天象有违。兴和元年(539年),李业兴编制新历法。经过信都芳审核订正,以为被《正光历》为佳,于是颁布实施,一直用到东魏灭亡。.

新!!: 历法和興和曆 · 查看更多 »

阳历

陽曆(又稱太陽曆,Solar Calendar),為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或地球上所呈現出太陽直射點的週期性變化,所制定的曆法;不據月亮的月相周期,歲實為365.2421897日,有大小月之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各三十一日;四、六、九、十一月各三十日。而二月平年二十八日,閏年二十九日。 在華語文化中,「陽曆」一詞有時會被特指為公曆,以與中國傳統的農曆或陰曆有所區別。.

新!!: 历法和阳历 · 查看更多 »

阴历

曆(又稱太陰曆,英語:lunar calendar)在天文学中与阳曆對應,指主要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曆法;不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據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時間為一個月,稱為朔望月,大約29.530588日,分為大月30日、小月29日。 纯粹的陰曆有伊斯蘭曆,而大部分通常说的陰曆实际上据现代学者都是阴阳曆,例如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均有使用的農曆。 在農業气象学中,陰曆略微不同於农历、殷曆、古曆、舊曆,是指中国傳統上使用的農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農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在古代農業經濟中,春天播種、秋天收耕,本來陽曆應更能反映農業週期,但不少古代曆法都是由月亮算起,一個推測是黑夜中的月亮特別容易觀察,月亮盈虧一目了然,直至天文技術成熟後,他們才能觀察到太陽在曆法中的作用。.

新!!: 历法和阴历 · 查看更多 »

阴阳历

阳合历,又稱太陰太陽曆,是为許多文化採用的曆法,其日期採朔望月以指示月球的相位,年則與太陽相關,且一年的月數必須是整數。大多採用太陽年以回歸年定義,也有採用恆星年定義者。採用陰陽合曆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季節,因此需要安排閏月來調整,大多數的年有12個月,閏年就會有13個月。 在天文學中是指兼顾月相週期和太陽週期運動所安排的曆法。平年有12个朔望月,十九歲為一章)安置七个閏月,使年的平均值大约与回归年相当。俗稱農民曆的夏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農民曆是構成陰陽合曆的部分,連續十九年一套可名為陰陽章曆,連續七十六年一套可名為陰陽篰曆。阴阳合历制中單一各別的年,其月數、日數不夠穩定,依曆制的定義,欠缺年曆年年穩定循環的性質,沒有年曆的身份,不能直接稱某一本農民曆是陰陽合曆,也不便於以回歸年為循環的農作應用,一般稱農民曆可以兼顧陰曆和陽曆的優點,且簡單、易懂、好記,其實是欠缺系統思考導致的誤解。 現今公曆以回歸年為基礎,如果加註四分月相,一樣可以構成陰陽合曆,連續十九年一套一樣可名為陰陽章曆,連續七十六年一套名為陰陽篰曆,如此月相清楚,且兼顧一年一循環的節氣。.

新!!: 历法和阴阳历 · 查看更多 »

赤道

赤道通常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长。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的78.7%被海洋覆盖,余下的21.3%为陆地。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天体也有类似的赤道。.

新!!: 历法和赤道 · 查看更多 »

開皇曆

《开皇曆》是中国古代隋朝的曆法。 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想以符命耀天下,道士张宾迎合,自称通晓历法,得到皇帝宠信,被任命为华州刺史,隋朝开皇四年(584年)张宾和刘晖、董琳、劉佑、马显、郑元伟一起修订新历,称为开皇历,颁用至开皇十六年(596年)。以365\frac日为岁实(太阳年),29\frac日为朔策(朔望月)。采用429年有158闰的闰周,以何承天的历法损益而成。颁布后,刘孝孙和刘焯认为开皇历,不用破章法,不考虑岁差,不知用定朔,不会计算上元积年,是其重大缺陷。开皇曆不如何承天之历法精密,很快被大業曆取代。.

新!!: 历法和開皇曆 · 查看更多 »

開禧曆

《開禧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使用的第七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鲍澣之修成。从开禧四年(1208年)颁布施行。岁实(回归年)为365\frac.

新!!: 历法和開禧曆 · 查看更多 »

闰年

閏年是比普通年分多出一段時間的年分,在各種曆法中都有出現,目的是為了彌補人為規定的紀年與地球公轉產生的差異。.

新!!: 历法和闰年 · 查看更多 »

重修大明曆

《重修大明曆》是中国古代曆法,金朝赵知微制订。 天会五年(1127年),司天杨级造《大明历》,后来占候渐差,金世宗命司天监赵知微重修《大明历》,大定十一年(1171年)历成。赵知微重修在计算太阳运动中已经用到等间距三次差的内插法。又计算日食三限(初亏、食甚、复圆)中间已经用到的几何方法。《重修大明曆》从大定二十年(1180年)开始使用一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被《授时曆》取代为止,正好使用了100年。 1太陽年.

新!!: 历法和重修大明曆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历法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历法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陳鼎

陳鼎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历法和陳鼎 · 查看更多 »

ISO 8601

国际标准ISO 86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方法,全称为《--》。目前是2004年12月1日發行的第三版「ISO8601:2004」以替代1998年的第一版「ISO8601:1988」與2000年的第二版「ISO8601:2000」。 当前的UTC时间是--TZ (ISO 8601 表示法。).

新!!: 历法和ISO 8601 · 查看更多 »

ISO week date

#重定向 ISO週日曆.

新!!: 历法和ISO week date · 查看更多 »

UNIX时间

UNIX時間,或稱POSIX時間是UNIX或類UNIX系統使用的時間表示方式:從協調世界時1970年1月1日0時0分0秒起至現在的總秒數,不考慮閏秒。 在多數Unix系統上Unix時間可以透過指令來檢查。.

新!!: 历法和UNIX时间 · 查看更多 »

李淳風

李淳風(),中国唐朝初年岐州雍人(今陝西省凤翔县),唐朝政治人物、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新!!: 历法和李淳風 · 查看更多 »

欽天曆

《欽天曆》是五代后周到宋初的历法。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司天监马重绩所撰的《調元曆》,误差不可用,后周广顺年间,国子博士王处讷撰写《明玄曆》。民间又有《万分曆》。显德三年(956年)端明殿学士王朴奉诏撰写新历法,周世宗命名为《显德欽天曆》,亲自为之制序。付与司天监行用。宋朝乾德二年(965年)使用《應天曆》取代之。.

新!!: 历法和欽天曆 · 查看更多 »

正光曆

《正光曆》、《壬子元曆》是南北朝北魏后期历法。魏宣武帝以为《玄始曆》有疏漏,命造新曆法。 延昌四年(515年)冬集议新曆,立表实测日影,神龟元年(518年)著作郎崔光总合屯骑校尉张洪、故太史令张明豫、校书郎李业兴、驸马都尉卢道虔、前太极采材军主卫洪显、殄寇将军太史令胡荣、雍州沙门统道融、司州河南人樊仲遵、定州钜鹿人张僧豫等九家之新曆,为一曆。以張龍祥、李業興為主。以壬子为元,应魏之水德,号《神龟曆》。魏孝明帝改元正光,于正光三年(522年)施行。興和二年被《興和曆》取代。.

新!!: 历法和正光曆 · 查看更多 »

法定假日

法定假日,又常被稱為公休假、國定假日、公共假期、法定假期、勞工假期、工廠假期,泛指被法律所承認的通用的假日。這種假日被立法或行政機關,依法律或法律所賦予的職權所發布的行政命令所公告。 在多宗教的國家裡,通常不會將特定宗教的節日定為法定假日。但可能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例如農曆春節。或是將世界通用的節日定為法定假日,例如1月1日的元旦。.

新!!: 历法和法定假日 · 查看更多 »

法國共和曆

法国共和曆(法语:calendrier républicain“共和曆”)或称法国大革命曆法(calendrier révolutionnaire français),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的革命历法,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所采用,由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加斯帕·蒙日和诗人法布尔·代格朗汀(Fabre d'Églantine)协助制定。目的在于割断历法与宗教的联系,排除天主教在群众生活中的影响,为同时增加劳动时间。虽然已经废弃不用,但当时的法国歷史事件都是用这种曆法记载的,如热月政变等。.

新!!: 历法和法國共和曆 · 查看更多 »

淳祐曆

《淳祐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使用的第八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李德卿修成《淳祐曆》。淳祐十一年(1251年),颁布施行,取代鲍澣之修成的《開禧曆》。积年一亿二千二十六万七千六百七十七,日法三千五百三十。次年,被《會天曆》取代。.

新!!: 历法和淳祐曆 · 查看更多 »

淳熙曆

《淳熙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使用的第四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高宗淳熙三年(1176年),刘孝荣修成。从淳熙四年(1177年)颁布施行,取代《乾道曆》。岁实(回归年)为365.2436日,朔策(朔望月)为29.53060日。至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被《會元曆》取代。.

新!!: 历法和淳熙曆 · 查看更多 »

漢克亨利萬年曆

漢克亨利萬年曆是曆法改革的提案之一,它是眾多閏週曆的例子之一,這種曆法是以插入完整的一個星期而不是單獨的一天來保持與太陽年的同步。這是修改之前的普通民用曆與時間(Common-Civil-Calendar-and-Time)的提案。在漢克亨利萬年曆中,日曆上的日期在每一年總是落在相同的周日上。.

新!!: 历法和漢克亨利萬年曆 · 查看更多 »

潮汐

漲潮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陽和月球的万有引力(潮汐力)作用引起的漲落現象。潮汐的變化與地球、太陽和月球的相對位置有關,並且會與地球自轉的效應耦合和海洋的海水深度、大湖及河口。在其它引力場的時間和空間系統內也会發生类似潮汐的現象。 在淺海和港灣實際發生的海平面變化,不僅受到天文的潮汐力影響,還會受到氣象(風和氣壓)的強烈影響,例如風暴潮。潮汐造成海洋和港灣口積水深度的改變,並且形成震盪的潮汐流,因此製作沿海地區潮汐流的預測在航海上是很重要的。在漲潮時會埋在海水中,而在退潮時會裸露出來的潮間帶,是潮汐造成的重要海洋生態。.

新!!: 历法和潮汐 · 查看更多 »

會天曆

《會天曆》,一名《宋宝祐会天历》,全称《大宋宝祐四年丙辰岁会天万年具注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使用的第九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天文学家谭玉修成《會天曆》。荆执礼等造并注,共1卷。从宝祐四年(1256年)颁布施行,取代《淳祐曆》。岁实(回归年)为365.2429日,不如《統天曆》精确。至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被《成天曆》取代。.

新!!: 历法和會天曆 · 查看更多 »

會元曆

《會元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使用的第五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刘孝荣修成《會元曆》。从绍熙二年(1191年)颁布施行,取代刘孝荣原先修成的《淳熙曆》。岁实(回归年)为365.2437日,朔策(朔望月)为29.53059日。至宋宁宗慶元四年(1198年),被《統天曆》取代。.

新!!: 历法和會元曆 · 查看更多 »

月是曆法中的一個時間單位,照理說,他的長度應該與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自然軌道周期相當,但傳統上都是以月相變化的周期作為一個月的長度,也就是一個月(太陰月)的長度是會合月(朔望月),大約是29.53日。對出土文物符木的研究推斷,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就已經會依據月相來計算日子。迄今,會合月仍是許多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新!!: 历法和月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历法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相

月相,是由地球上所觀看之月光形態。月球本身不發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之部份反射太陽光,才可見發亮,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之陰暗面。根據天文學,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相對位置不斷規律地變化,使觀測者從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陽照明之部分,造成月相盈虧圓缺之變化。 月相盈虧周期平均是29.53日,曆法中之朔望月源於此。.

新!!: 历法和月相 · 查看更多 »

朔望月

朔望月,在天体测量学中,是指月球连续两次合朔的时间间隔。因为摄动的关系,朔望月的长度大约在29.27至29.83天之间变动著,长期的平均长度是29.530588天(29天12小时44分2.8秒),或大约是29.5天。由于月相的变化易于观察,所以陰曆曆法以其的平均长度作为一个朔望月。.

新!!: 历法和朔望月 · 查看更多 »

戊寅曆

#重定向 戊寅元曆.

新!!: 历法和戊寅曆 · 查看更多 »

成天曆

《成天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南宋使用的第十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浙西安抚司准备差遣臧元震发现《紀元曆》、《統元曆》的缺陷,于是朝廷派官與臧元震与太史局辨正,太史词穷,臧元震转官,判太史局邓宗文、谭玉等降官。宋度宗命陈鼎造新历《成天曆》,试礼部尚书冯梦得作序;咸淳六年正月辛酉,行《成天历》。积年71758157,日法7420。一直用到南宋國都臨安府被元朝攻陷。.

新!!: 历法和成天曆 · 查看更多 »

星期

星期又作週或者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每星期有7日。 中國古代七曜一詞,起源於先秦時代的天文占星學,又稱七政;漢朝的數學家劉洪著作七曜術講述天文算學,《後漢書志二律历》:「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於牛初。」;東晉范甯的《春秋穀梁傳序》:“陰陽為之愆度,七曜爲之盈縮。”楊士勳疏:“謂之七曜者,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謂之曜。”五星指火、水、木、金、土。在唐代以前還未有使用七星指代輪回的7日或一週;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7日為一週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唐朝时期在西域和中国的交流中传入了中土獲得發展,再传入朝鮮半島,日本。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袁嘉穀所定用「星期」代替「曜日」,到了民国以後星期被廣泛使用。.

新!!: 历法和星期 · 查看更多 »

明天曆

《明天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使用的第六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周琮见《崇天曆》气节加时后天半日、五星之行差半次、日食之候差十刻,于是撰写《明天曆》,将岁实(回归年)减小。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修成。治平二年(1065年)颁布施行。《明天曆》计算不密,只用三年即罢。治平四年(1067年),重新被《崇天曆》取代。.

新!!: 历法和明天曆 · 查看更多 »

明仁

明仁(;)是日本第125任天皇,為現任之天皇(今上天皇)。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為平成。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御印為「榮」(,「榮」是桐的別稱)。.

新!!: 历法和明仁 · 查看更多 »

日,一般指地球日,时间单位。.

新!!: 历法和日 · 查看更多 »

日落

日落、夕陽是每日太陽因為地球自轉的結果而消失在地平線下的現象。因為日沒而創造出的大氣層狀況,包括發生在太陽消失在地平線之前和之後的事件,通常也都與日沒有關。 日落時間在天文學上的定義是太陽盤面的邊緣完全消逝在西方地平線下的時間。由於光線在大氣層內的折射,下沉的陽光路線在接近地平線的附近已經被高度的偏折,使得視太陽日沒時,真實的太陽已經在地平線下約一個太陽的直徑(約0.5°)。日沒不能與薄暮(dusk)混淆,這是黑暗降臨的時刻,此刻太陽位於地平線下18°。從日沒到薄暮的期間稱為暮光。.

新!!: 历法和日落 · 查看更多 »

應天曆

應天曆是中国北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四月颁行的曆法。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五月,宋太祖下诏令司天少監王處訥等人主持編纂新曆,以代替当时沿用自后周的《钦天曆》。建隆四年(963年)四月,新曆編成,共六卷,宋太祖賜名《應天曆》,并赐序頒行 。.

新!!: 历法和應天曆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历法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景初曆

《景初曆》是中国古代曆法,东汉到魏晋的天文学者楊偉編纂,屬於陰陽曆。 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施行。採十九年七閏法,1太陽年.

新!!: 历法和景初曆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曆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