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军衔

指数 军衔

军衔是指軍隊中對不同職務的軍人授予的等級稱號。即:“區別軍人等級的稱號”。軍階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等級和職務因素融為一體,使其兼有調整部隊指揮關係和調整個人利益關係的兩種功能。軍階分為永久軍階和臨時軍階二類,通常所稱的軍階是指前者。 軍階通常分為軍官、士官和士兵三大體系。軍階制度的意義,主要是有利於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加強軍隊的組織纪律性,方便部隊的指揮與管理,促進正規化建設,對國際聯盟作戰和軍隊間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68 关系: 士官士兵大士大将大將大尉大校学生少将少尉少校上士上将上尉上等兵上校中士中將中尉中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軍軍階中華民國空軍中華民國陸軍中華民國法律中華民國海軍中校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二戰各國軍銜五星上将德國陸軍俄羅斯聯邦海軍軍銜俄羅斯軍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國民政府列兵军人准將准尉元帅美國海軍...美国空军美国陆军警衔軍士長軍官軍隊航空自衛隊蘇聯軍銜英國皇家空軍英國皇家海軍英國陸軍陸上自衛隊法國陸軍法國海軍清朝军衔朝鮮人民軍軍銜海上自衛隊日本军衔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士官

士官,又稱軍士。一般國家的軍隊體制裡,軍人分為軍官、士官及士兵三大體系,各有其任務執掌。大部分士官通常由士兵考試或選拔出來,不一定經過專業軍校教育,負責輔佐軍官、帶兵和前線戰術作為。 士官由低階逐階晉升,通常分為下士、中士、上士,以及士官長(又稱軍士長,由低至高為:三等士官長、二等士官長、一等士官長)等軍銜。編制上多以士官長擔任士官督導長,士官擔任班長,一個班下轄三到伍,每個伍為三人左右。編制的實際運用上,可以用較低軍階的人員擔任高階職務,稱為「佔缺」。如以上士擔任士官督導長。 在員額不足的部隊中,會選拔資深或能力優異的士兵充當-准-下士(以兵代士),是為「伍長」。戰時領導三至五人的步兵作戰隊伍。 日本語與韓國語的「士官」是指「軍官」,又稱「將校」。至於華語的「士官」,在日本稱作「下士官」,包含著軍曹與曹長等,而自衛隊士官階層的隊員則稱作「曹」;韓語則稱作「副士官」(부사관)。.

新!!: 军衔和士官 · 查看更多 »

士兵

士兵或兵,在其最一般的意義上說,是自願或義務兵役制根據招募到的人以保衛國家的主權,接受培訓和裝備,以保衛國家和它的利益。作為這些武裝部隊的一員,他成為軍隊中的有組織的軍人。在戰士的軍隊中鴻溝群體通常在裝備或武器不同區分不同的兵種,如步兵,海軍陸戰隊,砲兵,騎兵等。.

新!!: 军衔和士兵 · 查看更多 »

大士

大士可以指:.

新!!: 军衔和大士 · 查看更多 »

大将

大將,也稱一級上將,是部分國家設有的軍銜,一般位於元帅和二級上將之間。通常以四顆星為代表。.

新!!: 军衔和大将 · 查看更多 »

大將

#重定向 大将.

新!!: 军衔和大將 · 查看更多 »

大尉

大尉是軍人的职衔,在不同語言的地區,大尉的位階也有些許的不同。 目前世界上僅有俄罗斯聯邦軍隊、德國聯邦國防軍以及朝鮮人民軍等少數國家的軍隊仍設置此一軍銜。.

新!!: 军衔和大尉 · 查看更多 »

大校

大校是軍人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校之間,属于校级军官军衔(field officer ranks)。此军衔的地位与准將大略相当,通常擔任旅长、副师长、師長、副军长等。 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朝鮮人民軍、越南人民軍、英國陸軍等英联邦成员国的陆军(“Brigadier”在英联邦成员国陆军中归类为校级军官)、泰國皇家軍隊及设置有大校军衔。.

新!!: 军衔和大校 · 查看更多 »

学生

學生一般指在受到國家或當地政府認可之教育機構(如學校、學院)學習或進修者,並且該學習或進修者之學籍登記於該教育機構中,同時受到該教育機構認可之教導者(如老師、教授)指導。 廣義而言,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如醫院、企業等地)學習者有時也會自稱學生,與学生的性質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学徒等等。而學生更可指向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學習的後輩。.

新!!: 军衔和学生 · 查看更多 »

少将

少將是軍隊的軍階,中将以下准將或上校或大校以上的一階,在沒有准將的國家中,少將為將官最初階。在有准將的國家中,准将是将官中最低階,少将則是兩顆星。根據國家不同,少將為將官中的第三階或第四階。中文裡的少將一詞是來自於日本軍制,日本軍制中的少將來自日本古代官職。當代日本自衛隊中的少將稱作「將補」。在北約軍隊中,相當於OF-7。 在中华民国,少將是將級最初階,肩、領章為一星,由上校所升任。他们在軍中通常擔任各司令部的副司令、國防部各下屬單位的高階主官(主管)、軍團副指揮官,地區指揮官、指揮部指揮官、旅長、軍醫院院長和軍校校長等一職。.

新!!: 军衔和少将 · 查看更多 »

少尉

少尉是軍隊的職銜,是軍官中的最低級別。英文裏,陆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军种的少尉称为Second Lieutenant,美国海军少尉称为Ensign,英国海军少尉称为Midshipmen,英国空军少尉则称为Pilot Officer。 大多數國家的陆军少尉,主要担任排长的职务,有時可佔缺擔任副連長。.

新!!: 军衔和少尉 · 查看更多 »

少校

少校是軍隊的職銜,是校官中的最低級別。英文裡,陆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军种的少校称为Major,海军少校则称为Lieutenant Commander(直譯:副指揮官)。英国皇家空军少校则称为Squadron Leader(直譯:中隊長)。 英国陆军少校主要擔任連長職務。美國陸軍少校主要擔任副營長、營部執行官職務。 中華民国國軍少校精實案前主要擔任兵器連連長或副營長,精實案因為指揮架構修整始改編製擔任副營長、營參謀主任、營輔導長、營級執行官、本部連、旅部連、群部連、營部連或專業連隊連長。.

新!!: 军衔和少校 · 查看更多 »

上士

上士是職銜的等級。 民國3年7月,頒布《文官官秩令》,頒布了全國文官官秩,官分九秩,即上卿、中卿、少卿、上大夫、中大夫、少大夫、上士、中士、少士,另設同中卿、同上大夫。 另外可以指軍人的職銜,屬於士官,中華民國國軍上士多半擔任副排長的職務。在中華民國的軍銜制度中,上士之下的階級為中士,上士之上的階級為士官長。 中華民國國軍的士官(包含士兵)共分九級,上士相當於美國陸軍或美國海軍陸战隊的Staff Sergeant、美國空軍的Technical Sergeant、或美國海軍的Petty Officer 1st Class;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相對應官階為三級士官。 Category:军衔 Category:中華民國官制.

新!!: 军衔和上士 · 查看更多 »

上将

上將是軍階之一種,通常為高級軍事將領。.

新!!: 军衔和上将 · 查看更多 »

上尉

上尉是军队的职衔,在少校和中尉之間。在少数国家,存在大尉军衔,作为上尉的更高一级军衔。在數國軍隊中,陆军以及空軍、海軍陸戰隊的上尉英譯為Captain,海军上尉称为Lieutenant。英国皇家空军上尉则特稱Flight Lieutenant。日本自衛隊相當於上尉的階級簡稱「1尉」,依軍種分為「1等陸尉」、「1等海尉」及「1等空尉」,大韓民國國軍的上尉軍階則稱做「대위」(對應漢字為大尉)。 中華民國國軍上尉主要擔任連長或副連長的職務,但可佔缺擔任輔導長。 英国陆军上尉主要担任副连长的职务,美國陆军上尉则担任连长的职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尉则根据条例,可以担任从副连职军官、正连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 Category:军衔.

新!!: 军衔和上尉 · 查看更多 »

上等兵

上等兵(Private First Class),簡稱上兵,是軍人的職銜,在部隊之中通常是服役年資最久的士兵,為士兵階級的最高等級。 在中華民國國軍軍銜制度中,一等兵服役滿一年可以晉升為上等兵;且由於義務役服役期限縮短為四個月至一年關係,現行部隊中的上等兵皆為志願役。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中,以上等兵授予义务兵役制下第二年士兵作为军衔,第一年的士兵為列兵。 File:Army-USA-OR-03.svg|美國陸軍的上等兵佩章 File:PLA Private First Class.svg|中国人民解放军上等兵肩.

新!!: 军衔和上等兵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军衔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中士

中士是軍人的職銜,士官的一種,在大多数国家的軍銜制度中,中士之下的階級為下士,中士之上的階級為上士。 軍隊編制上多以士官長、上士擔任副排長,中士担任班长,下士担任副班长,下轄三到四個伍,可以用軍階較低的人員擔任高階職務,稱為「佔缺」。 中華民國國軍的士官(包含士兵)共分九級,中士相當於美國陸軍的Sergeant、空軍的Staff Sergeant、或海軍的Petty Officer 2nd Class Category:军衔.

新!!: 军衔和中士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军衔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中尉

中尉是軍人的職階,位階介於少尉和上尉之間。在英文中,陸軍以及空軍、海軍陸戰隊的中尉稱為Lieutenant或First Lieutenant,美國海軍中尉稱為Lieutenant Junior Grade,英國海軍中尉稱為Sub-Lieutenant,英國空軍中尉則稱為Flying Officer。 中華民国國軍中尉主要擔任排長或副連長的職務,但可佔缺擔任連長。.

新!!: 军衔和中尉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军衔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军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军衔制度,当时,少将为将官中的第四级即最低一级,其上为大将、上将、中将。1965年,中国取消了军衔制度,直到1988年颁布新的军衔制度之前,这23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军衔。在1988年颁布的军衔制度中,少将仍为将官的第四级即最低一级,但将官中最高一级即一级上将一直空缺。直至1994年,一级上将从将官中移除后,将官由四级降至三级,但少将仍为将官的最低一级。之后的日子军衔制度修订中将官这一等级没有变化。.

新!!: 军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衔。1955年9月27日授予55位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之後又增加兩位,總共57位,稱為開國上將,此时上将位于大将之下、中将之上。1965年,軍銜制被取消。1988年軍銜制恢复后,有152位高级军官警官被授予上将军衔警衔,此时的上将位于一级上将之下、中将之上。1994年取消一级上将后,上将遂成为解放军最高军衔。 含57位开国上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迄今共有208位上将(其中洪学智在1955年和1988年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以下职务等级授予上将军衔:.

新!!: 军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军衔制度,当时,中将其上为大将、上将、之下为少将。1965年,中国取消了军衔制度,直到1988年颁布新的军衔制度之前,这23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军衔。在1988年颁布的军衔制度中,将官中最高一级即一级上将一直空缺。直至1994年,一级上将从将官中移除后,将官由四级降至三级。之后的军衔制度修订中将官这一等级没有变化。.

新!!: 军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借鉴了苏联军衔样式于1955年实行军衔制度,在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中使用,但其后于1965年廢止了该制度。1988年恢復军衔制后,又对军衔等级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当前,解放军军衔分为五等十九级,且依军种区分为无冠词军衔、海军军衔、空军军衔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同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也参照解放军军衔建立了武警警衔制度。.

新!!: 军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简称中国空军、人民空军、解放军空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空中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兵种之一。 截至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共有398,000名人員與約5200多架軍用飛機,其中3750+架軍用飛機為战斗机及轟炸機、攻擊機。其综合实力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等航空兵)。.

新!!: 军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军衔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军衔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軍階

中華民國國軍陸海空軍的階級,軍士官分別在其官階前冠以其所屬軍種,陸軍及海軍校、尉官在軍種後需再加官科,例如:陸軍一級上將、海軍財務上校、空軍中尉、陸軍裝甲兵上士等。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陸續取消了准尉、特級上將及增加士官长等級,沿用1949年之前的制度。.

新!!: 军衔和中華民國國軍軍階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空軍

中華民國空軍(Republic of China Air Force,缩写为 ROCAF)是中華民國國軍的空中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下轄空軍作戰指揮部、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空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空軍保修指揮部、空軍軍官學校,各作戰聯隊及基地指揮部等單位,員額約30,000人左右,是東亞地區重要航空部隊之一。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之中指出中華民國空軍的任務是:「平時負責臺灣海峽偵巡、維護臺海空域安全,堅實戰備整備及部隊訓練任務,充實戰力完成戰備,主動協助災害防救;戰時全力爭取制空,並協同陸、海軍遂行各類型聯合作戰,以有效發揮空軍作戰之效能,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军衔和中華民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陸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缩写为 ROCA)是中華民國國軍的陸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砲兵指揮部、1個砲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约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数最多的。 2011年出版的《中華民國一百年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陸軍的任務是:「平時戍守本島、外島各地,以建置基本戰力與整備應變作戰能力為主,執行應急戰備任務,協力維護重要目標安全,並依令支援反恐行動及主動協助地區災害防救;戰時各作戰區(防衛部)及所屬部隊,受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聯合海軍、空軍地面兵力,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军衔和中華民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法律

中華民國的法律分為憲法、法律、命令(行政命令)三個層級,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並以《中央法規標準法》做為法律制定的通則,所有規範皆不可違背在其上位階的規定。法律的制定、修改與廢止主要由立法院執行,各項法案在立法院通過後,再經總統公布始有效力。法規架構主要採行大陸法系體系,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選舉訴訟歸一般法院,而行政訴訟歸行政法院;至於軍人還加上之規範,並在戰時由軍事法院負責。 中華民國以《六法全書》,即憲法、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為最通用之法律。中華民國法律的制定,相當程度的參考同屬大陸法系的德國與日本,其中高達八成以上的法律條文是比照德國,尤其民法以德國、瑞士爲法律繼受的主要對象,因而使不少司法官與律師前往德國留學取得法學學位。.

新!!: 军衔和中華民國法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海軍

中華民國海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Navy,縮寫為ROCN)是中華民國國軍的海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海軍司令部,轄下有海軍艦隊指揮部、海軍陸戰隊指揮部、海軍教郁暨準則發展指揮部、海軍保修指揮部、海軍軍官學校等單位,共有3萬8千餘人,包含海軍陸戰隊9,000人。主要武器裝備是以主作戰艦、輔戰艦艇、潛艦、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隊等核心戰力為主,以建立現代化海軍,並且以「高效質精、快速部署、遠距打擊」之海軍戰力作為目標,包括反封鎖能力、保存戰力等等。 《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海軍的任務是:「平時臺灣海峽偵巡,確保海域安全,主動協助地方災害防救;戰時聯合友軍遂行反制與阻敵對我之海上封鎖或武力進犯,並擊滅進犯敵軍,以維護臺海對外航運暢通,確保國家安全。」 海軍艦艇兵的新兵訓練中心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海軍左營基地,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位於臺灣省屏東縣內埔鄉的龍泉營區。.

新!!: 军衔和中華民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中校

中校是軍隊的職銜,介於少校和上校之間。英文裏,陆军等军种的中校称为Lieutenant Colonel,美國海军中校称为Commander。英国皇家空军中校则称为Wing Commander。在日本,二戰戰敗前日軍称为中佐,戰敗後自衛隊則依陸、海、空部隊分稱為2等陸佐、2等海佐及2等空佐,相當於陸軍中校、海軍中校及空軍中校。 中校在美國陸軍主要担任营长职务,在中華民国國軍主要担任营长、群部單位主官或高司單位參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陆军作战部队则可担任营长、副团长、团长。 *.

新!!: 军衔和中校 · 查看更多 »

下士

下士是一種軍銜,在中華民國國軍軍銜制度中,下士為士官的最低階,下士之下的階級為上等兵,下士之上的階級為中士,在軍隊中通常擔任班長或副班長職務。 中華民國--士官(包含士兵)共分九級,下士相當於美國陸軍的Corporal,美國空軍的Senior Airman,或美國海軍的Petty Officer 3rd Class; 日本的「下士官」是中文的士官階級的通稱,包含軍曹、曹長等職務。而日語中的「士官」實際上等於漢語的軍官,俗稱將校。.

新!!: 军衔和下士 · 查看更多 »

一等兵

一等兵是一種士兵的軍階,比二等兵軍階為高。除了軍隊,在警察及其他制服團體也有這種編制。在軍中,一等兵是新兵經過受訓,完成軍種初階訓練和專業兵科學校訓練後並在部隊留守數月。 中華民國國軍規定二等兵服役滿半年,可升為一等兵。 Category:军衔.

新!!: 军衔和一等兵 · 查看更多 »

二等兵

二等兵(Private)是近代國家的軍隊中階級最低的士兵。新加入軍隊的士兵經過基礎訓練即為二等兵,一般再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可以昇為一等兵。 Category:军衔.

新!!: 军衔和二等兵 · 查看更多 »

二戰各國軍銜

本表罗列第二次世界大戰各主要参战國的軍銜。.

新!!: 军衔和二戰各國軍銜 · 查看更多 »

五星上将

五星上将(Five-star General),相当于其他一些国家的元帅,也是美国第二高的军阶和目前可以获得的最高军阶。历史上只有9人拥有此軍銜。该军衔仅在战时授予。.

新!!: 军衔和五星上将 · 查看更多 »

德國陸軍

德國陸軍是指德軍的陸軍部隊,可以指:.

新!!: 军衔和德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聯邦海軍軍銜

俄羅斯海軍的軍銜大部分是繼承蘇聯海軍,而標誌和制服則與蘇聯時期有差別。 俄羅斯軍隊有兩種風格的軍銜,分別為部隊軍銜(陸軍風格)和甲板軍銜(海軍風格);陸軍、空軍和空降軍使用部隊軍銜,海軍主要使用甲板軍銜,但海軍航空兵、海军步兵、海军军醫和憲兵除外,而衛兵、憲兵军醫和軍中獸醫的軍銜會加上“司法”、“醫療服務”和“獸醫服務”等字,儲備軍和退休軍人軍銜亦會註明“儲備”和“已退休”。 下表列出俄羅斯聯邦海軍現行的軍銜。.

新!!: 军衔和俄羅斯聯邦海軍軍銜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軍銜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除了取消大元帅、军兵种主帅及军兵种元帅以外,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军衔。.

新!!: 军衔和俄羅斯軍銜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军衔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军衔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列兵

在一些国家中,列兵是该国军队中最低階的军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中,列兵位于上等兵之下,一般授予义务兵役制下征召的第一年士兵,是最低階的军衔;在义务兵役制的第二年,列兵會晋升为上等兵。.

新!!: 军衔和列兵 · 查看更多 »

军人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戰鬥人員和軍官,類似古代的武士、騎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 丘八與兵痞是中國古代对兵士的贬义旧称。兵油子是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新!!: 军衔和军人 · 查看更多 »

准將

--将(Brigadier general)是軍人的職銜,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相當於OF-6。此級軍官的位階介於少將和上校之間,其所屬序列在不同國家或軍種中有別,有的屬於將級軍官的最底層,有的則屬於校級軍官的最高層,地位相当于部分国家(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校。而一些國家及地区的军衔制度中(如中華民國國軍),不存在此一職銜。某些军队中,不同军种也会有所区别,比如美国海军及英联邦各国的海军、空军。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准將外,尚存在有「軍醫准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准將稱Generalarzt,海軍軍醫准將稱Admiralarzt)。.

新!!: 军衔和准將 · 查看更多 »

准尉

准尉是軍人的職銜,地位介於軍官與士官之間,經上級選拔推薦、軍官教育合格後可晉升為少尉。在某些國家的軍隊制度中,准尉是士官能夠晉升的最高官階;另外在其他國家的軍制中,獨立成一階級,或者尚未被授階成為少尉的軍校畢業生也以「准尉階級」見習,中国大陆称为“学员”。 英文軍階的warrant officer通常翻譯為准尉,因為warrant officer的地位也介於軍官與士官之間,然而各國warrant officer的制度、執掌略有不同。 在大日本帝國時期的軍銜制度中,類似階級在陸軍是稱作特務曹長,在海軍稱為兵曹長。.

新!!: 军衔和准尉 · 查看更多 »

元帅

元帅是一个军衔等级,处于军衔体系中的最高等次。.

新!!: 军衔和元帅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新!!: 军衔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美国空军

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缩写:USAF)是美国军队中的空军軍種。其任务是“通过空中、外太空和網絡空间中的武力保护美国及其利益”,它于1947年9月8日正式成立。 美国空军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技术力量最为发达的空军。美国空军於2013會計年度開始之際,有510,900名人員,其中空軍現役部隊有332,800人,後備部隊有71,400人,空中國民兵有177,221人,以及185,500名民間雇員。 截至2016年11月13日,美国空军共装备无人驾驶飞机约793架,驾驶飞机5,468架(其中轰炸机178架,战斗机2,907架,直升机656架,侦察机1,593架、预警机486架,特种作战飞机1,073架,空中加油机299架,教练机1,382架,运输机543架),另有空军国民警卫队的1,858架,以及空军预备役的2,326架;5,281枚空基巡航导弹,以及3,194枚洲际弹道导弹。各式戰機之多,即使不需海軍航空兵的航母艦載機,與國民警衛隊的反潛偵測機來支援,光單單只計算美國空軍旗下飛機,依然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空中作戰力量。.

新!!: 军衔和美国空军 · 查看更多 »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利坚合众国军的陆上軍種。美国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16年有现役军人758,000名,预备役军人955,000名。预备役軍人中5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4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GI”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士兵的别称。.

新!!: 军衔和美国陆军 · 查看更多 »

警衔

警衔亦稱警階,是為区分警務人員職級及资历等的体系,世界各国的警衔主要分為两类:一类為與本国军衔一致,另外一类為实行与军衔完全不同的体系。.

新!!: 军衔和警衔 · 查看更多 »

軍士長

軍士長(Sergeant Major)是軍隊的「階級」,在一般國家的軍隊體制裡,軍人分為軍官、士官及士兵三大系統,各有其任務執掌,士官又可區分為軍士長及士官。.

新!!: 军衔和軍士長 · 查看更多 »

軍官

軍官,本義為國家授權至軍中管理軍隊的官員,軍官往往象徵著國家軍隊的威權性,是軍隊最高的管理幹部,一般由尉級至將級的人員擔任,在軍中擔任領導軍隊,指揮領導或技術幕僚(或稱參謀)的職務,前者擔任的職務名稱有排長、連長、營長或旅長等,後者幕僚職則有人事官、訓練官或情報官等等,一般在現代國家的軍隊體制,軍人分為軍官、士官、士兵三大體系,各有其任務執掌,而軍官在位階上高於士官及士兵,擔任領導及幕僚的職務。 在古中國各個朝代,對軍官的稱呼不一,有武將、武官、武吏等稱呼,軍官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騪粟都尉,武帝軍官,不常置。」元朝, 官員分為民官、軍官。 在皇帝的詔、敕和公事行文中,對軍官的升、降、襲職、退休等已有規定。如,在邊界地區「鎮守三載無虞者,……軍官升一階”(《元史》卷二十四);“軍官有功而升职者,舊以其子弟襲職,陣亡者許令承襲,若罷去者,以有功者代之。.

新!!: 军衔和軍官 · 查看更多 »

軍隊

軍隊也稱為武装力量,是被授權及武器来保護其國家和全部或部分人民的利益的正規武装力量。軍隊的任務一般會是保護國家及人民,以及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也有些國家的正規武装力量不稱為軍隊,例如完全軍事化的日本自衛隊、德國聯邦國防軍。 今日一般國家的軍隊大約包括陸軍(或包含憲兵)、海軍(或包含海軍陸戰隊)、空軍(或包含防空部隊)等軍種所組成,有些還包括特種部隊、戰略飛彈部隊、太空部隊、電子戰部隊等。並在軍人之中劃有軍官、士官、士兵等軍階。軍隊可以利用國家義務役或者募兵來補充兵源。 軍隊在社會中還有其他的機能,包括推動政治議程(甚至最極端的軍政府)、保護經濟利益、內部的群眾控制、建設、緊急事件的處理、社会仪式、守衛重要區域等。軍隊也會有獨立的次文化,也可能會發展其獨立的基礎設施,可能包括住屋、學校、公共設備、食物生產及銀行等。軍隊事務泛稱為軍事。 士兵是組成軍隊的要素之一,其起源比信史本身還要久。古典时代就有很多軍事領導及權力的記錄。西元前1274年的卡迭石战役是決定拉美西斯二世登基的重要事件之一,也在紀念碑上記載。一千年後中國的秦始皇也用陪葬的兵马俑展現其軍力Terra cotta of massed ranks of Qin Shi Huang's terra cotta soldiers。古罗马很注重軍事,留下許多相關論文及著作,也包括許多凯旋门及。.

新!!: 军衔和軍隊 · 查看更多 »

航空自衛隊

航空自衛隊(航空自衛隊(こうくうじえいたい),Japan Air Self-Defense Force),簡稱空自(JASDF),是日本自衛隊的航空部隊,全體武職人員稱「航空自衛官」。由於受限到戰後和平主義崛起、現行日本國憲法等等的限制,因此其編制跟武器都是偏重防衛,不配備具侵略性的戰略轟炸機、彈道飛彈、巡弋飛彈以及核生化武器,人力、兵器彈藥庫存也較短精實用,即節省下來的預算可以充分投入民用。雖然因為戰後憲法的規定而不能稱作為日本空軍,相對於大國而言雖有不足,但在實際上與世界各國的空軍並無多大的差異性,空自訓練精銳、技術先進,再加上與美軍有相當密切的交流,使得日本航空自衛隊成為東亞地區的一支重要空中武力。 日本航空自衛隊成立於1954年7月1日,它的成立象徵以往分屬於陸海軍的航空隊正式成為獨立軍種。自蘇聯解體後,隨著攸關日本海空交通線之台海問題與中日領土爭議升溫,日本的空防重心從北方南移至九州與琉球群島以加強地區防衛力量。.

新!!: 军衔和航空自衛隊 · 查看更多 »

蘇聯軍銜

苏联军衔历史:.

新!!: 军衔和蘇聯軍銜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皇家空軍(英文:Royal Air Force,RAF)為英國軍隊的航空作戰軍種,創設於1918年4月1日,為世界上第一支編成獨立軍種的空軍。在一战胜过同盟国后,英国皇家空军成为了该时期最庞大的空军。自创设以來,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國軍事史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不列颠战役。据2007年统计,皇家空軍有1000架以上飛行器,及45710位常備兵員。.

新!!: 军衔和英國皇家空軍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新!!: 军衔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英國陸軍

英國陸軍(British Army),是英國軍隊的地上作戰部隊,它是由蘇格蘭與英格蘭在1707年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時形成的。至2006年,英國陸軍的現役部隊有79,550人,國土軍有24,690人,除国土军外的其它陆军预备役部队有121,800人。英國陸軍經常被部署於全球每一角落的參與多國聯軍的戰鬥或參與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 英國陸軍與英國皇家海军和英國皇家空軍不同,沒有“皇家”头銜,原因是英国内战期间在英国君主与英国国会的一系列斗争中英国陆军总是站在英国国会一边,并且根据英国国会在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中的规定“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维持常备军”,英国陆军在法律上并不属于王室管辖。不过尽管英国陆军没有皇家头銜,这并不妨碍在陆军有若干團(Regiments)使用「皇家」此一頭銜。.

新!!: 军衔和英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陸上自衛隊

上自衛隊(簡稱陸自;陸上自衛隊/りくじょうじえいたいJapan Ground Self-Defense Force,JGSDF)是日本自衛隊的陸上部隊,擁有陸海空三個部隊中最大的規模,全體武職人員稱「陸上自衛官」。編制有180,000員,但因受限於資金,1992年滿員率僅有86%(約156,000人),武職人數不足以守住所有戰術要點。為作彌補,陸自幹部(軍官)對曹士(士官與兵)比很高,以加強專業性的「質」,緊急時再從自願者和後備軍中補充兵員。截至2011年,陸自員額總數為約16萬,繼續趨向小型高專業化。 由於受到現行日本憲法的規定,陸上自衛隊禁用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等侵略型武器,平時亦禁止實施徵兵制。也因為這樣,陸自戰略思想以擊退小型攻擊為主,守住要點直到美軍或於盟國軍力抵達,因此地面兵力的需求式微,而海空部隊相較之下較重要。陸上部隊偏向低空防禦、反戰車能力、反登陸火力和機動性改良,以符合岸際防衛兼反空降作戰。1990會計年度中期發展方案中已配備許多陸對海反艦飛彈。 由於日本經常遭遇地震、暴風雪、颱風、海嘯核事故等各種重大災變,陸上自衛隊也經常投入救災工作,同時藉此加強訓練,確保在地狹人稠且高度開發並容易引起重大傷亡的災區救災及在重建上提高效率。 由於日本禁止實施徵兵制以維持常備兵員,加上沒有立即性的外部威脅,年輕人較以往缺乏從軍意願;陸上自衛隊官兵組成現今正面臨高齡化的問題。.

新!!: 军衔和陸上自衛隊 · 查看更多 »

法國陸軍

法國陸軍(法語:Armée de terre française)是法國軍隊的地面作戰部隊,法国海军陆战队属于法国陆军编制。 在2007年,法國陸軍共有134,000名正規士兵、15,500名後備士兵及25,750受雇平民,是目前歐洲規模最大的陸軍。.

新!!: 军衔和法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法國海軍

法國海軍(Marine nationale)為法國軍事中的海軍力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軍之一,也是現今為數不多的藍水海军。現在的法國海軍擁有多種現代化軍艦、艦載飛彈和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在聯合國的海上維和行動裡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在海外基地駐有兵力。海軍總司令部設於巴黎,大西洋艦隊基地設於布雷斯特,地中海艦隊基地設於土伦。到2007年,現役兵約有42,866人、其他文職人員約10,300人。.

新!!: 军衔和法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清朝军衔

清朝軍階制度源起於清末的新軍,袁世凱肇建北洋六鎮時即模仿普魯士軍制設立階級,此即中國近代軍階制度之濫觴。具体分为: 上等第一级,正都统; 上等第二级,副都统; 上等第三级,协都统; 中等第一级,正参领; 中等第二级,副参领; 中等第三级,协参领; 次等第一级,正军校; 次等第二级,副军校; 次等第三级,协军校。.

新!!: 军衔和清朝军衔 · 查看更多 »

朝鮮人民軍軍銜

#重定向 朝鮮半島軍銜比较.

新!!: 军衔和朝鮮人民軍軍銜 · 查看更多 »

海上自衛隊

海上自衛隊(,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簡稱海自(,JMSDF),是日本自衛隊的海上部隊,成立於1954年7月1日,全體武職人員稱「海上自衛官」。由於現行日本憲法的限制,因此編制上跟武器都是偏重防衛,原則上不配備具侵略性的艦種(如航空母艦、巡洋艦和核子動力潛艇等)以及兵種(如海軍陸戰隊)。其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領海,但近年來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目前兵力約44000人左右,擁有各式艦艇152艘,主要基地5座(橫須賀、佐世保、、、)。与陆上自卫队不同,海上自卫队是直接沿用了二次大戰前的大日本帝国海军军旗。 由于吸收了太平洋戰爭的經驗,海上自衛隊以對於反潛與的高度重視而聞名,訓練也集中在這兩項,這兩項是海上自衛隊的長處;其中扫雷排名世界第一,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海军。海上自卫队拥有4个八八舰队,各配备1-2艘神盾舰,同时其余的反潜护卫舰均配备近中程防空导弹,弱點則是水面力量面對空中武力顯得脆弱,必須依賴航空自衛隊,而航空自衛隊的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島嶼。.

新!!: 军衔和海上自衛隊 · 查看更多 »

日本军衔

日本軍階,本条目包括在二战结束前日军采用的旧军衔以及目前日本自卫队采用的军衔。.

新!!: 军衔和日本军衔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軍銜軍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