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六角定赖

指数 六角定赖

六角定赖(),六角高賴次子,日本戰國时代南近江的守護大名,官至從四位下彈正忠,諡號江雲,法名雲光寺殿光室亀公大居士。 六角定賴於永正元年(1504年)在京都相國寺出家為僧,稱吉侍者。由於其兄六角氏綱在永正15年(1518年)在與細川家的戰爭中被討死,定賴被迫還俗繼承家業,六角定賴是六角家的一代英主,率軍降伏了淺井家(淺井久政),成为南近江國霸主,並修建了觀音寺城。 在內政上,率先推出「城割」的命令,要家臣們各自毀掉原有的居城,全部集中於觀音寺城,以方便管理。這道「城割」命令,被認為是後來出現的一國一城令的雛形。 同時也是第一位實施樂市的大名,使觀音寺城的城下町成為眾商雲集的商業都市。 在外交上,以足利將軍支持者的身分,介入當時室町幕府的中央政治。也以政治聯姻的方式,讓自己的子女跟各鄰國大名聯姻。 在定賴的這段領導期間,六角家達到了最全盛的時刻。 1552年逝世後,其子六角義賢繼位。.

18 关系: 城下町大名 (称谓)室町幕府山科本願寺一國一城令京都六角承禎觀音寺城谥号近江國樂市永正法名法華一揆淺井久政淺井氏战国时代 (日本)日本

城下町

城下町是日本的一種城市建設形式。以領主居住的城堡為核心來建立的城市。世界大部分的城郭城市,多是城墻包圍整個城市。而日本的城下町,則只有領主居住的城堡才有城墻保護。而平民居住的街道則無。.

新!!: 六角定赖和城下町 · 查看更多 »

大名 (称谓)

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日本建立統一的國家武力以前,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甚至管轄一整個令制國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有些勢力範圍廣達數個令制國的大名,又被稱做大大名;否則即為小名;全部大小領主可以合稱為大小名。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新!!: 六角定赖和大名 (称谓)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新!!: 六角定赖和室町幕府 · 查看更多 »

山科本願寺

山科本願寺(やましなほんがんじ)是曾經位在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區的淨土真宗寺院。 文明15年(1483年),由本願寺第8世法主蓮如完成・建立。 實如和證如的時代,在周圍築堀和土壘,形成寺內町。天文元年(1532年),被六角氏和法華宗徒燒討(山科本願寺之戰)。證如移轉到石山本願寺。 現在,跡地建有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和真宗大谷派的山科別院,南殿跡是大谷派的光照寺,土壘跡是山科中央公園。2002年,南殿跡和土壘跡指定為國之史跡。.

新!!: 六角定赖和山科本願寺 · 查看更多 »

一國一城令

一國一城令是日本在元和元年(1615年)閏6月13日由江戶幕府所發佈的命令。在一國(此處的「國」是指令制國,或大名的領國(之後的藩))中,由大名所居住作為政廳所在的城只能保留一個,其餘的城必須全部廢除。.

新!!: 六角定赖和一國一城令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新!!: 六角定赖和京都 · 查看更多 »

六角承禎

六角承禎,為日本戰國時代南近江的大名,六角家的家督。.

新!!: 六角定赖和六角承禎 · 查看更多 »

觀音寺城

觀音寺城(かんのんじじょう)是位於滋賀縣近江八幡市安土町的一座山城,為國家指定史跡。另有和田山城、佐生城、箕作城等支城。觀音寺城是近江國守護六角氏的居城。現在正確的築城年代已經不明。在該城曾爆發過多次戰鬥。1568年,該城被廢城。是日本100名城之一。.

新!!: 六角定赖和觀音寺城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六角定赖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新!!: 六角定赖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樂市

樂市·樂座是日本在16世紀至17世紀期間的戰國時代,由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及諸戰國大名在其領地城下町所推動的一項經濟政策。「樂」字指的是自由化之意,「座」則是指平安到戰國時代的工商業者或演藝人員組成的工會,她們向朝廷、貴族或寺院支付金錢,以換取獨家專賣或販賣權。 樂市樂座令最早由今川氏真以「五條定書」首創樂市鼓勵貿易,明確規定只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任何人都可以在富士大宮樂市自由買賣交易。一說此制度原本由近江(今日本滋賀縣)的戰國大名六角義賢頒布,但是六角氏的《江源武鑑》並沒有記載,因而有可能為石寺新市自行發布,而非領主大名下達的命令。信長隔年沿用之,並且推廣到其領地。住在「樂市」的人不僅可以免除稅金,連在領地內的通行安全也獲得保障。信長同時也廢除了收取通行費的關所,讓商人和旅行者能夠自由往來無阻。,有時為了搭配新領地的支配,織田信長也會承認原有的「座」之權力,像是攻下越前後,對當地的唐人座、輕物座就在徵收役錢後,允許其原有的管理權。事實上關所廢止是平定伊勢國之後的事;而最早廢除關所通行稅的是今川氏親於1526年制定的今川假名目錄第24條。.

新!!: 六角定赖和樂市 · 查看更多 »

永正

永正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文龜之後,大永之前。指1504年到1520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柏原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澄、足利義稙。.

新!!: 六角定赖和永正 · 查看更多 »

法名

法名,又稱戒名、法諱、法號,為佛教徒使用的名字,類似於天主教的教名。佛教出家眾在進行出家儀式時,由主持儀式的和尚賜與。在完成出家儀式後,佛教僧侶就會抛棄原來的姓名,改用法名,象徵抛棄世俗的自我。佛教在家眾信徒,在參與三皈依、授戒儀式,或信徒過世的喪禮時,可以由主持和尚賜與一個法名,但是在家眾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會使用原有姓名,只有在參與佛教活動時,才會使用法名。 在漢傳佛教傳統中,在法名之外,依循漢人習慣,有時會由和尚取第二個姓名,對應於表字,稱法字。在法名與法字之外,依循取別號的習俗,僧侶通常可以自行取第三個姓名,稱法號。一般來說,法名終身不改,但是僧侶可以取數個不同的法號。對長老時,資淺的出家眾自稱其法名,但是一般俗人為表尊敬,會以法號來稱呼僧侶。.

新!!: 六角定赖和法名 · 查看更多 »

法華一揆

法華一揆(ほっけいっき)是日本戰國時代京都的宗教一揆。也稱作「天文法亂」「天文法華之亂」「法華一揆」「天文法難」等。淨土宗方稱「天文法華之亂」、日蓮宗方稱「天文法難」。.

新!!: 六角定赖和法華一揆 · 查看更多 »

淺井久政

淺井久政()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北近江的戰國大名淺井家第2代當主。.

新!!: 六角定赖和淺井久政 · 查看更多 »

淺井氏

淺井氏()是日本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近江國丁野(現滋賀縣長濱市內),原本為京極氏的家臣,後來取代主家在北近江的地位,雖然一度臣服於南近江的六角氏,及後再擊敗六角氏擴展勢力,雖然一度與織田氏結盟,可是最終選擇與朝倉氏聯手對抗織田,然而在姊川之戰敗給織田信長後勢力大幅衰退,最終在小谷城之戰中毀滅。其後,淺井長政與阿市誕下的長女淺井茶茶(淀殿)嫁給豐臣秀吉、次女淺井初(常高院)嫁給京極高次和三女淺井江(崇源院)則嫁給德川秀忠,其中茶茶和江在關原之戰和大坂之陣等多場戰役中均處於敵對狀態,初則作為豐臣氏與德川氏之間的調停人,盡力讓兩大勢力和平共處,三人對於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形勢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新!!: 六角定赖和淺井氏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六角定赖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六角定赖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六角定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