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詹姆斯·米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詹姆斯·米德之间的区别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vs. 詹姆斯·米德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文: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縮寫:LSE;簡稱:倫敦經濟學院或倫敦政經學院),常被稱為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位於英國倫敦,成立於1895年,是一所在政商界享譽盛名、專注于社会科学的大学,为倫敦大學的成员学院之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向被譽为“世界领先的社会科学教育及研究机构”。 它对社會科学的專注在倫敦大學和全英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倫敦政經學院一直以来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一起并称为「英國G5大学集團」,它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衛報》曾评价伦敦政经学院,称其与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在英国的声誉只有牛剑才能超越。」 至2016年為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教員及前教員之中包括了18名諾貝爾獎得獎者、34名各國政壇領袖、31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名上議院議員。 在2013至2018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會科學及管理學的排名上已連續六年荣登世界第二、歐洲第一。 其管理學碩士亦在2018年QS管理學碩士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七。 除此以外,在最近6年(2011-2016)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社科領域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均居於英國第一位。 根據2014年對全球億萬富翁的調查報告,在所有歐洲大學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培養了最多的億萬富翁。 在多數的大學綜合排名中,醫學及理工為主的學校更佔優勢,例如僅有醫學院及其他理工相關學院的伦敦帝国学院在多個大學綜合排名上就大幅領先僅有社會科學設置的倫敦政經學院。 但倫敦政經學院在專業排名中表現出色,例如在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專業排名中,倫敦政經學院所有的14個專業裏有12個都進入了世界前八。.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dward Meade,),英国经济学家。由于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与瑞典经济学家贝蒂尔·奥林一起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德在马莱文学院接受了教育,1926年进入奥列尔学院学习人文科学,之后转向交叉学科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成绩非常优异。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生阶段,他对经济学的兴趣扩大,在那里他经常与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一起讨论问题。 在国际联盟和内阁工作期间,他是克莱门特·艾德礼政府初期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后他先后成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47-57年)和剑桥大学(1957-67年)的教授。.

之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詹姆斯·米德相似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詹姆斯·米德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剑桥大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英国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剑桥大学 · 剑桥大学和詹姆斯·米德 · 查看更多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第一代凯恩斯男爵(John Maynard Keynes, 1st Baron Keynes,),一般稱作凱恩斯(或譯為--),英国经济学家。 一反自18世紀亞當·斯密以來尊重市場機制、反對人為干預的經濟學思想,凱因斯主張政府應積極扮演經濟舵手的角色,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對抗經濟衰退乃至於經濟蕭條 。 凱因斯的思想不僅是書本裡的學說,也成為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性經濟蕭條時的有效對策,以及構築起1950年代至1960年代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繁榮期的政策思維,因而被誇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或譯救世主)」 、「戰後繁榮之父」等。一度主宰資本主義的凱因斯思想也成為經濟學諸學派之一,稱為「凱因斯學派」,並衍生數個支系,其影響力持續至今。 在事業上,凱因斯擔任公職,出任英格蘭銀行董事,並且是數個慈善信託的顧問;他自己也做投資,而且是個成功的投資家,因此凱因斯可謂是理論與應用兼具的經濟學家典範。在生活上,凱因斯是風雅人士,他贊助藝術也做收藏,並且嗜品美酒,尤其是香檳。凱因斯十分善於言辭,雄辯滔滔;其文筆也很出色,由後世著名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曾被《財星》雜誌譽為「自凱因斯以來文章寫得最好的經濟學家」一事可見一斑。1999年《時代》雜誌曾如此追憶凱因斯:「高大、迷人、充滿自信」。.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詹姆斯·米德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经济学 · 经济学和詹姆斯·米德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经济学奖

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Sveriges riksbanks pris i ekonomisk vetenskap till Alfred Nobels minne;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許多人反對此一通稱)。經濟學獎屬於諾貝爾基金會專屬之「諾貝爾獎」商標中的「一種諾貝爾獎」,是表彰经济学领域杰出研究者的奖项,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学的最高獎。儘管此獎項並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5大獎勵領域,但一般認爲此獎與其他諾貝爾獎地位相同,并與它們在同一典禮上頒授。 經濟學獎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其成立300週年(1668-1968)時所設立,並於1969年首次頒獎,由挪威人朗納·弗里施和荷蘭人簡·丁伯根共同獲得,獲獎緣由是他們“爲經濟分析中動態模型的發展和應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November 16, 2007,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 詹姆斯·米德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英国 · 英国和詹姆斯·米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詹姆斯·米德之间的比较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有144个关系,而詹姆斯·米德有1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3.18% = 5 / (144 + 13)。

参考

本文介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詹姆斯·米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