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俠義少年王

指数 俠義少年王

《俠義少年王》(遮那王義経)是漫畫家澤田博文所畫的歷史漫畫。在月刊少年Magazine上連載。2004年,獲得第28回講談社漫畫賞少年部門受賞作品。單行本全22集。 源平合戰以後的故事,在新作《俠義少年王 源平合戰》裡登場。.

61 关系: 占卜大藏省天狗 (日本)外交娃娃常盤御前平安时代平德子平維盛平重盛平氏平治之乱平泉町平清盛平教經平教盛伊勢義盛伊豆國佛经侍大將北條氏北條時政僧侣僧兵嵯峨源氏和尚六波羅探題石橋山之戰白河天皇百姓鞍馬寺鞍馬山靜御前高倉天皇鬼 (日本)講談社漫畫賞讲谈社阿闍黎薙刀藤原秀衡藤原氏酒店陰陽師陸奧國暗杀東立出版社梳篦梶原景時...武士武藏坊辨慶歷史漫畫毘盧遮那佛源平合戰源义朝源範賴源義平源義經源朝長月刊少年Magazine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占卜

占卜(英語:Divination)是藉由超自然或以術數運算方法來推測未來或探究事物的神祕學活動。.

新!!: 俠義少年王和占卜 · 查看更多 »

大藏省

大藏省()是日本過往的最高財政機關,成立於明治維新時期、至2001年隨著中央省廳再編而解散,為現今財務省之前身。.

新!!: 俠義少年王和大藏省 · 查看更多 »

天狗 (日本)

天狗()是日本傳說中的一種生物,民間信仰常認為是妖怪。一般認為,天狗有又高又長的紅鼻子與紅臉,手持團扇、羽扇或寶槌,身材高大、穿着"山伏"(日本服飾的一種),背後長着雙翼。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難以想像的怪力和神通,腰際懸著武士刀,穿著日式傳統高腳木屐,隨身帶着蓑衣以便隨時把自己隱藏起來,也具有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態。而日本傳聞,天狗會將將迷路小孩的歐金金咬掉。.

新!!: 俠義少年王和天狗 (日本) · 查看更多 »

外交

外交是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在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國家、國際間的外交為邦交或國交,城市、城際間的外交為友好城市。.

新!!: 俠義少年王和外交 · 查看更多 »

娃娃

娃娃、玩偶一詞泛指模仿人或動物造型的賞玩物品,其中形若人類的稱為人偶。人偶、玩偶的外型面貌,從抽象到擬真,涵蓋不同種族、年齡、性別的外型,因各國、各民族的需求與文化背景而發展出地域特性及文化特色。製作材料包括玻璃、金屬、土、木、布、陶瓷、樹脂等。 在漢語中,娃娃也有小孩的意思,故亦以此指稱按比例縮小的人偶。.

新!!: 俠義少年王和娃娃 · 查看更多 »

孫是指子女的子女,男性稱孫兒或孫子,女性稱孫女。在父系社會,兒子的子女稱為「內孫」或者「孫」,女兒的子女稱為「外孫」。而自己的孫或外孫就稱自己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閩南語裡又常把愛孫稱為「金孫」。 在東亞傳統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嫡子與正妻所生之子女為嫡孫,庶子的子女或嫡子之庶子女則稱為庶孫。而東亞文化傳統上以嫡長繼承-制-為主,因此長孫往往特別受祖父母疼愛。 一些比自己低兩輩的親屬也稱為孫,如兄弟的孫稱為姪孫,男性稱姊妹的孫為外甥孫,女性稱姊妹的孫為姨甥孫。 孫有時泛指後代,如「皇孫」可以泛指所有皇室後裔,不一定指當朝皇帝的孫。.

新!!: 俠義少年王和孙 · 查看更多 »

常盤御前

常盤御前(ときわごぜん、保延4年(1138年)?—没年不詳)是平安時代末期的女性,源義朝的側室 。阿野全成(今若)、義圓(乙若)、源義經(牛若)之母。之後,和一條長成育有一條能成。字也做常葉。在物語中的形象是絕世美女。.

新!!: 俠義少年王和常盤御前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平德子

平德子(1155年-1214年1月25日)是平清盛的次女,母親是平時子。高倉天皇的中宮,也是平家一門唯一的中宮。她是安德天皇的生母。後來被稱為建禮門院,一般也多稱她為建禮門院德子。 1171年進入高倉天皇的後宮,1178年生下安德天皇。1181年高倉天皇退位後,院号宣下,從此被稱為建禮門院。1183年,因源氏攻擊平氏一門而離開京城,逃往西國。1185年,壇之浦之戰時,與安德天皇一同跳海自殺,但是沒有死去,被源氏一族捉到。戰後被當做俘虜送回京城,之後出家,號「直如覺」。 之後她進入大原寂光院,度過殘生,可謂是平氏一族滅亡悲劇中的女主角。.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德子 · 查看更多 »

平維盛

平維盛(),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他是平清盛的嫡孫,平重盛的嫡男。異母弟平資盛、平清經、平有盛、平師盛、平忠房、平宗實。官位從三位右近權中將,人稱小松中將。.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維盛 · 查看更多 »

平重盛

平重盛(),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平清盛的嫡長子,母親是高階基章之女,同母弟為平基盛。最終的官位到從二位內大臣。因為住在六波羅小松第,所以又被稱為小松公、小松內大臣。此外由於他在自己的邸宅建有48個燈籠,又被稱為「燈籠大臣」。在《平家物語》中被描寫成溫厚柔和、冷靜沈著的理想化人物,是文武雙全的人才,被清盛及一門賦予厚望。 保元、平治之亂時跟隨父親立功,此後一直升遷到左近衛大將、正二位內大臣之職。他雖然是平清盛嫡長子,但母親的地位沒有清盛的繼室二位尼(平時子)高,因此與異母弟平宗盛不同的是,重盛並無外戚的勢力庇護他。重盛的正室是後白河法皇寵臣藤原成親的妹妹經子,因此較為親近後白河法皇。平重盛在父親平清盛與後白河法皇發生衝突的時候往往扮演著調停人的角色。1177年鹿谷陰謀事件發生,平重盛曾上諫父親清盛勿軟禁後白河法皇。但清盛沒有聽從他的意見。而且,鹿谷陰謀事件的主謀正是重盛的舅子藤原成親,在這次事件後,重盛在平家一門中受到了孤立。 1179年5月25日因病出家,同年7月29日病歿,先清盛而死,享年42歲,死因是「不食之病」,可能是胃癌或胃潰瘍之類的疾病。死後兩年清盛病歿,四年後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戰敗滅亡。.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重盛 · 查看更多 »

平氏

平氏是由日本天皇在平安時代賜姓的皇族之一,第一批改姓平氏由桓武天皇稱為桓武平氏、仁明天皇系屬稱為仁明平氏、文德天皇系屬稱為文德平氏以及光孝天皇系屬的光孝平氏,一般而言,平氏多指桓武天皇的平氏。 桓武平氏又分为很多支流。其中以葛原親王流最为繁盛,其他还有万多親王流、仲野親王流以及賀陽親王流。此后,葛原親王的长子平高棟的后裔又称为高棟王流;三子平高望的后裔则称为高望王流。日本昌泰元年(898年),平高望将其子国香、良兼、良将派往各个领地,此后平氏在地方上的势力更加巩固。这一时期以关东武士集团为基础形成了“坂東平氏”,其中,平高望的側室之子良文的子孙在关东地方分散成为三浦氏、土肥氏、秩父氏、千葉氏等武家,所以良文流也被称为“坂東八平氏”。平国香的孙子平維衡,为避乱迁往伊势地方,其后裔称为“伊勢平氏”,属于坂東平氏的庶流。 平維衡之曾孙平正盛的直系后裔,被称为平家。平安時代末期,平正盛之孙平清盛将平氏政权带到了荣华的顶峰,但随即衰落。在源平戰爭中,平家被源家击败后覆亡。由於池禪尼在平治之亂後曾保住了賴朝的性命,因此賴朝同意保住其子平賴盛官位和莊園,成為在壇之浦之戰後伊勢平氏中唯一倖存的一支。《平家物語》一书描写的就是这一支平氏。平家也泛指伊勢平氏。.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氏 · 查看更多 »

平治之乱

平治之亂是指1159年,在保元之乱中,为后白河天皇立了大功的源氏家族首领源义朝,因为不满自己的封位比平氏家族首领平清盛低,乘平氏家族离开京城参拜神社之机,联合藤原信赖拘禁后白河上皇和二條天皇,甚至杀死了天皇的亲信。在外的平清盛闻讯,立刻赶回京城击败源义朝,最後源义朝在逃至尾张时被手下杀死。源氏一族只余下义朝的儿子赖朝流放伊豆,以及少数几名幼子寄放佛寺。经此一事,平氏彻底专揽了朝政。 因为此变发生于二條天皇平治元年,故史称平治之乱。.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治之乱 · 查看更多 »

平泉町

平泉町()是位于東北地方中央,岩手縣南部的一町。.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泉町 · 查看更多 »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清盛 · 查看更多 »

平教經

平教經()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平家一門的武將。他是平清盛之弟平教盛的次子。母為藤原資憲之女。本名為國盛。官位從五位下、能登守、民部大輔。 平教經在軍記物語《平家物語》多次登場,在源平合戰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其生平卻有許多疑問點,許多史料對他的記載互相矛盾。.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教經 · 查看更多 »

平教盛

平教盛()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平家一門的武將。他是平忠盛的第四子,為藤原家隆的女兒所生。他也是權臣平清盛的同父異母弟。平通盛、平教經之父。因其府邸位於六波羅的總門旁,因此被稱為門脇殿,或加上其所任官職稱為門脇宰相、門脇中納言。 平教盛在保元之亂中跟隨兄長平清盛,支持後白河天皇,因功得到了昇殿的許可。平治之亂中,源義朝和藤原信賴將後白河法皇、二條天皇拘禁在皇宮的內裏。教盛與平重盛、平賴盛一起攻打六波羅,救出了法皇和天皇。不久,教盛和賴盛逮捕了叛亂的藤原信賴,因功封越中守,後改敘正四位下常陸守。 教盛的母親是後白河法皇生母待賢門院的女房,因此教盛在平家一門中與法皇比較親近。而且與另一個弟弟平賴盛不同的是,教盛與清盛的關係比較不錯。1161年(應保元年)由於二條天皇與後白河法皇不和,天皇懷疑法皇將改立憲仁親王為帝,因此將法皇身邊的平教盛、平時忠和藤原成親三人同時罷官。翌年教盛復職,任能登守。 1168年(仁安3年)進正三位參議,人稱門脇宰相。1177年(安元3年)延曆寺僧人聚眾示威鬧事時曾負責警備的事務。同年發生鹿谷陰謀事件,法皇的近臣藤原成親、西光法師、俊寬僧都等人圖謀推翻平氏政權,但被揭發,全遭逮捕。由於藤原成親的兒子成經是教盛的女婿,教盛以辭官出家來威脅,迫使平清盛赦免他們的死罪,改為流放鬼界之島。同年中宮平德子即將分娩,教盛以安產祈願為由,建議大赦天下,藤原成經得以回到京都。 在1178年以仁王舉兵的時候,教盛擔任征討以仁王的大將。次年清盛逝世,平家轉衰。當時北陸道反對平家的木曾義仲勢力強盛,教盛和兄弟平賴盛、平經盛共同負責保衛京都的事務,其嫡子平通盛則被派往越前國防禦義仲,但被義仲擊敗。 1183年4月至5月期間,平家派平維盛為總大將征討源氏,在俱利伽羅峠被木曾義仲大敗。同年7月,平宗盛率平家族人倉皇逃出京都,避居讚岐國屋島。在屋島期間,1183年閏10月,平教盛與其兩子通盛、教經參加了水島之戰,大破源氏;11月,教盛隨平重衡參加室山之戰,擊破源行家,收復備前、播磨二國。1184年,平家趁源氏的木曾義仲和源賴朝不和之機攻打攝津國的福原,並派遣教盛父子鎮壓西國的叛亂。在1184年的除目儀式中,平宗盛授予了教盛正二位大納言的官位,但被教盛辭退了。同年平家在一之谷之戰中慘敗,教盛的兒子通盛、教經、業盛皆歿於行陣(另有教經生還並參加後來的壇之浦之戰的說法)。此後平家在屋島之戰戰敗,教盛隨平宗盛逃往長門國的彥島。1185年壇之浦之戰爆發,平家覆滅,二位尼懷抱安德天皇投海自盡。得知天皇的死訊後,教盛與兄長平經盛將身上的鎧甲扣在了一起,手牽著手一同投海自盡。享年58歲。 平教盛的女兒平教子是後鳥羽天皇寵妃藤原重子的生母。藤原重子則是後來順德天皇的母親。.

新!!: 俠義少年王和平教盛 · 查看更多 »

伊勢義盛

伊勢義盛(,?—文治2年7月25日),源平合戰源氏大將源義經的親信部將之一,通稱「三郎」或「江三郎」。其出身有上野国、伊勢国等說法,未有定論。 傳說伊勢義盛是在源義經由鞍馬山投奔平泉的途中加入成為部將的。著名戰績是曾在屋島之戰中以13騎降伏平氏阿波水軍3000騎。後來為了逃避幕府的追捕,伊勢義盛追隨源義經再次逃往平泉,途中不幸失散,於是伊勢義盛回到畿內潛伏,但最後被捕並梟首示眾。在三重縣四日市市川島町有其首塚。 不過軍記物語《義經記》記載伊勢義盛和源義經並未失散,而且最後在平泉為了保護源義經而壯烈戰死。NHK大河劇《源義經》和《義經》都採用此說法而製作。.

新!!: 俠義少年王和伊勢義盛 · 查看更多 »

伊豆國

伊豆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豆州。伊豆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静岡縣東部的伊豆半島及東京都所屬的伊豆諸島。.

新!!: 俠義少年王和伊豆國 · 查看更多 »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新!!: 俠義少年王和佛经 · 查看更多 »

侍大將

侍大將()是古代日本的武家職位之一。主要在總大將之下,負責指揮其中一軍()的將士。別稱侍大將軍、(與現代日語的番頭不同)。 在平安時代的治承壽永之亂(源平合戰)期間出現,平家軍的(伊藤五)就以侍大將的身份而為人所知。從室町時代末期開始,有指揮部隊和的性質。在日本戰國時代中,是總大將的下級和足輕大將的上級,主要負責戰國大名的軍制。著名的侍大將有西國的戰國大名大內義隆的家臣兼周防國守護代陶晴賢,被稱為「西國無雙的侍大將」。.

新!!: 俠義少年王和侍大將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

北條氏是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實質為幕府的最高執行人),伊豆國的貴族,自稱出自平高望。自從協助源賴朝消滅平氏,自第二代北條義時執權起,便掌握了鎌倉幕府的實權,之後每代以不同的手法使幕府將軍下台,其後更使親本成為了將軍。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曾應付元朝的入侵。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在平禪門之亂消滅了內管领平賴綱(他是时宗心腹)。 在第16代執權北條守時時期遭到了足利尊氏和新田義貞的討伐,鎌倉府被攻陷,北條氏的執權於1333年正式完結。其後北條氏嘗試在日本各地再次起兵,可是每次以失敗而終。之後的子孫以橫井氏的身分為南朝效力,但詳細不明。其中一個子孫以是幕末熊本藩的藩士橫井小楠。.

新!!: 俠義少年王和北條氏 · 查看更多 »

北條時政

北條時政()是平安時代末期及鎌倉時代早期武將。伊豆國當地豪族北條時方或北條時家之子。源賴朝之妻北條政子的父親。他是鎌倉幕府初代執權(1203年-1205年)。 源賴朝因為平治之亂而被流放到伊豆時,北條時政奉命監視其言行。源賴朝因此與北條時政的長女北條政子相識並結成夫婦。 治承四年(1180年),後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以仁王向日本各地的源氏族人發出討伐平家的令旨,北條時政與女婿源賴朝舉兵打敗平氏軍,佔據關東地區,以鎌倉為根據地,積聚力量。後來消滅堂弟木曾義仲的勢力,(1185年)在壇之浦之戰中消滅平氏的勢力。 文治元年(1185年),源平合戰結束後,源賴朝留守鐮倉。他指派北條時政任京都守護與朝廷交涉,爭取在全國各地設守護和地頭,以掌握地方軍及政權。建久三年(1192年)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此後在朝廷之下建立半獨立的鐮倉幕府。 建久十年(1199年)源賴朝死後,源賴家繼任成為鎌倉幕府第二代將軍。 建仁三年(1203年)北條時政殺死源賴家岳父比企能員一家及賴家的長子源一幡,廢黜了源賴家將軍之職,流放他到伊豆修禪寺(靜岡縣伊豆市)中幽禁。北條時政立賴家之弟、年僅十二歲的源實朝為鎌倉幕府第三代將軍,自為幕府政所別當(幕府最高行政機關的首長),開始稱為鐮倉幕府執權,代將軍掌管幕府實權。元久元年(1204年),北條時政又派遣刺客暗殺源賴家。 元久二年(1205年),北條時政又平定了有力御家人畠山重忠父子的叛亂,同年8月,受後妻牧之方等的慫恿,陰謀殺害源實朝,而另立女婿平賀朝雅為將軍,但遭北條政子、其子北條義時的反對而失敗,北條時政從此退隱出家,法名明盛。平賀朝雅被北條義時派人殺害,而北條義時成為第二代執權。建保三年(1215年)北條時政逝世,享年78歲。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得宗 Category:伊豆國出身人物 Category:鎌倉幕府御家人.

新!!: 俠義少年王和北條時政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俠義少年王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僧兵

僧兵(そうへい)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到安土桃山時代存在的武裝的寺院僧徒。.

新!!: 俠義少年王和僧兵 · 查看更多 »

嵯峨源氏

#重定向 源氏#.E5.B5.AF.E5.B3.A8.E6.BA.90.E6.B0.8F.

新!!: 俠義少年王和嵯峨源氏 · 查看更多 »

和尚

和尚(梵語:,巴利語:upajjhāya),佛教術語,又作和上、和闍、和社、殟社、鶻社、烏社、鄔波馱耶、摀波地耶、優婆陀訶、郁波第耶夜、佛佗。意譯親教師、力生、近誦、依學、大眾之師。 佛教出家眾,出家時的親近師,即稱為「和尚」,又稱親教師。和尚與授戒師即阿闍黎意義相近,一位比丘有一位“和尚”,與兩位“阿闍黎”,分別授予他十戒和具足戒,這位比丘是其“和尚”的法統繼承者。後世佛教沿用為弟子對師父之尊稱,又用以指稱德高望重之出家人,或用以稱呼寺院的住持方丈。 在漢族社會,在習慣上,把佛教男性出家眾(比丘)较不严谨地通稱為“和尚”,與沙門的意義相近,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則稱為尼姑。與其他教派共用的有:大師、師傅。.

新!!: 俠義少年王和和尚 · 查看更多 »

六波羅探題

六波羅探題是日本歷史上鎌倉幕府的一個官職。.

新!!: 俠義少年王和六波羅探題 · 查看更多 »

石橋山之戰

石橋山之戰(石橋山の戦い),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治承4年(1180年)源賴朝軍與大庭景親等平氏軍之間的戰鬥。此役是源平合戰的諸戰役之一,最終以源賴朝大敗收場。敗走的賴朝輾轉逃往安房國,並在此地重整勢力。 Category:源平合戰 Category:平安時代戰役 Category:相模國 Category:小田原市 Category:河內源氏 Category:大庭氏 Category:伊東氏.

新!!: 俠義少年王和石橋山之戰 · 查看更多 »

甥是一個親屬稱謂,指姊姊或妹妹的子女。男性(舅父)稱姊妹的子女為外甥/外甥女,女性(姨母)稱姊妹的子女為姨甥/姨甥女。不過,中國周代時「甥」是指姑表兄弟姊妹。吳語區、晉語區及其他方言區也稱女兒的子女為外甥、外甥女,相當於其他地區稱呼的外孫、外孫女。.

新!!: 俠義少年王和甥 · 查看更多 »

白河天皇

白河天皇(;),日本第72代天皇。本名贞仁()在世,在位:延久四年十二月八日(1073年1月18日) - 应德三年十一月廿六日(1087年1月5日)。 他仿效父親後三條天皇實行院政,是第一位实行院政的法皇(退位後的天皇稱上皇,上皇出家稱法皇)。曾誇口道:「賀茂川之水、雙陸的賭局、山法師(比叡山僧兵),天下間唯有這三件事不如我意!.

新!!: 俠義少年王和白河天皇 · 查看更多 »

百姓

百姓,字面意為一百個姓氏,引申指一般平民,如「老百姓」、「平民百姓」。 古代百姓常用黔布(黑布)作為頭巾,故亦稱黔首,而又因著麻布衣裳,又稱布衣。百姓也稱為閭閻,出處為《史记·平准书》:「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中国古代以廿五家为一闾,而阎指里巷的大门。 Category:社會階層.

新!!: 俠義少年王和百姓 · 查看更多 »

鞍馬寺

鞍馬寺(くらまでら)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的寺院,鞍馬弘教總本山。山號「鞍馬山」。本尊「尊天」(毘沙門天王・千手觀世音菩薩・護法魔王尊之三身一體)、開基(創立者)為鑑禎。 鞍馬是牛若丸(源義經)修行之地,也是大佛次郎的小說『鞍馬天狗』的舞台而有名。.

新!!: 俠義少年王和鞍馬寺 · 查看更多 »

鞍馬山

鞍馬山(くらまやま)是位在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的山。標高584公尺。東邊有鞍馬川、西邊有貴船川,是兩川的分水嶺。.

新!!: 俠義少年王和鞍馬山 · 查看更多 »

靜御前

靜御前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人物,磯禪師之女,源義經之愛妾,舞藝精湛,知名白拍子(白拍子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一種歌舞伎,遊女)。在戰爭中為源賴朝所獲,後產下之子被殺,一度想自盡;傳說在源義經去世後,傷心而死。 賴朝為了追捕義經而四處追尋,最後發現義經藏於吉野而前往捉拿時,卻只抓到了靜。靜是當時有名的白拍子,在送往京都後就被送去鎌倉審問。同時也被迫在賴朝跟北條政子面前表演,靜故意在詩歌中提到義經甚至稱讚義經而引起賴朝憤怒。但由於政子的勸解,賴朝只有言不由衷地加以讚美。靜後來生了義經之子,卻被賴朝派人殺害。喪子後的静與母親返回京都,此後事蹟不見史書。 Category:平安時代女性 Category:河內源氏 Category:鎌倉時代女性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新!!: 俠義少年王和靜御前 · 查看更多 »

高倉天皇

倉天皇(;,應保元年九月三日-治承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第80代天皇(1168年3月30日-1180年3月18日,仁安三年二月十九日-治承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位)。諱憲仁()。.

新!!: 俠義少年王和高倉天皇 · 查看更多 »

鬼 (日本)

(おに)一詞在現代日本通常是指一種像野人、獸人一般非常強悍兇猛的妖怪,和中文的「鬼」有很大的不同。中文的「鬼」在意義上是傾向「鬼魂」之意,而日本則常稱鬼魂為「幽靈」。 日本的鬼在形象上常讓人連想到在中國《西遊記》中登場的“金角”、“銀角”或牛魔王。其特徵是披頭散髮且長有尖角,有著駭人獠牙的血盆大口,銅鈴眼,肌膚常為紅色或青色,上身赤裸,下圍虎皮,身軀高大強壯,爪牙銳利,以一把巨大的狼牙棒為武器。 不過日本的鬼並不只上述這一種,大抵上各種妖怪也可統稱為鬼,請參見百鬼夜行、鬼怪。.

新!!: 俠義少年王和鬼 (日本) · 查看更多 »

講談社漫畫賞

#重定向 講談社漫畫獎.

新!!: 俠義少年王和講談社漫畫賞 · 查看更多 »

讲谈社

讲谈社(講談社)是位于东京都文京区音羽的日本出版社,與King Records、光文社、星海社、日刊現代同為音羽集團成員。.

新!!: 俠義少年王和讲谈社 · 查看更多 »

阿闍黎

阿闍黎〈梵文IAST:ācārya; Sanskrit:आचार्य;巴利文:acariya〉,佛教與印度教術語,又譯為闍梨、阿闍梨、阿奢梨、阿舍梨、阿祗利、阿遮利、阿遮梨夜、阿遮梨耶、阿查里亞,意譯為軌範師、正行、悅眾、應可行、應供養、教授、傳授、智德、智賢。意思是「用其智慧與道德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或上師。 原為婆羅門教中婆羅門教授吠陀祭典規矩與儀式之師。後為佛教採用,作為佛教徒對其師長的尊稱,與和尚、喇嘛意義相近。 密宗與真言宗多以阿闍黎作為上師與傳授密教儀軌者的名號,而漢傳佛教則較少使用這個名稱。 藏傳佛教中,十分禮敬阿闍黎,敬阿闍黎即是敬佛。同样,若谤阿闍黎即是谤佛。在密宗一些典籍稱釋迦文佛為「阿闍黎」,意思一如漢人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意。.

新!!: 俠義少年王和阿闍黎 · 查看更多 »

薙刀

薙刀是日本古代的一種長柄武器,其刀幅較寬,刀刃部分有很大弧度。其形狀與中國的眉尖刀比較相似(此處原文為偃月刀,但偃月刀刀背另有刀尖,而眉尖刀窄﹑長﹑彎刀形與之更相近)。又稱長刀。 薙刀誕生的過程目前尚不明瞭。可能是奈良時代的遣唐僧人將中國禪宗寺院習武使用的朴刀帶回日本,因宋代朴刀被廣泛用來對付騎兵,與宋代交流密切的日本亦流行起來,後來逐漸獨立發展適合倭人體型的輕量化朴刀,即日本薙刀和長卷的兩種樣式。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日本的僧兵所裝備的刀多為薙刀。薙刀在源平合戰中被廣泛使用,這是薙刀使用的鼎盛時期。進入鐮倉時代以後,武士們使用太刀,而足輕使用的武器多為薙刀。而此後在南北朝時代相繼出現了矛、槍、長卷等武器,薙刀的使用開始逐漸減少。戰國時代戰爭模式由武士個戰轉換成足輕集團戰後,長槍變成主要武器,薙刀開始逐漸退出戰爭的歷史舞臺,江戶時期因規定苗字帶刀轉為僧人和婦女平民的武具。 而明治維新以後,薙刀術又被列為日本的九種武道之一。.

新!!: 俠義少年王和薙刀 · 查看更多 »

藤原秀衡

藤原秀衡(),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將,奧州藤原氏第三代當主。.

新!!: 俠義少年王和藤原秀衡 · 查看更多 »

藤原氏

藤原氏是一個日本貴族的姓氏,早在飛鳥時代已經存在。在平安時代以前,藤原氏的族人均以本姓藤原稱呼;而鎌倉時代以後除公文書外,多以(如近衛、九條)稱呼。.

新!!: 俠義少年王和藤原氏 · 查看更多 »

酒店

酒店,又稱旅店,是提供安全、舒適,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空間之商业机构。現在的飯店,除主要為遊客提供住宿服務外,亦提供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寢前服務)、餐饮、游戏、娛樂、购物、商務中心、宴會及會議等设施。 与餐馆类似,最早的旅舍存在于各地古代政府建立的驿站体系中。.

新!!: 俠義少年王和酒店 · 查看更多 »

陰陽師

阳师()是日本古代在律令制管理下中务省的阴阳寮内所属的官职之一,他们是利用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阴阳道进行占卜和堪舆的。后来这些官员所掌握的占卜方术超越了原本的法律限制,因而阴阳师指的是隶属于阴阳寮而负责祭祀仪式的人。 此外,在中世以后,日本民间也出现了类似阴阳师这种职业的非官方人员。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非官方的阴阳师也被称之为“声闻师”,这和另外一种的职业重名了。 在中世和近世之后,民间也将那种负责祈祷和占卜的人称呼为“阴阳师”, 尽管这些人看起来更像是宗教人士。.

新!!: 俠義少年王和陰陽師 · 查看更多 »

陸奧國

1869年以後的陸奥國 陸奧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奧州。陸奧國的領域在歷史上變動過4次,但就一般概念(即為時最久的鎌倉時代至1868年的領域)而言,其領域大約包含今日的福島縣、宮城縣、岩手縣、青森縣、秋田縣東北的鹿角市與小坂町。.

新!!: 俠義少年王和陸奧國 · 查看更多 »

暗杀

暗杀或称行刺,密裁指因為一些原因而进行的谋杀,常常是政治因素。执行暗杀的人被称为刺客。一些恐怖组织(最早为中世纪的阿萨辛派,其后则有近代的爱尔兰新芬党、意大利烧炭党、俄罗斯民意党和中国斧头帮等)常派出刺客謀刺各国元首、重要領袖。同樣地,许多国家的情报機構或秘密警察也都秘密地訓練刺客,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俄國的國安會(KGB)、英國的軍情六處(MI6)、以色列的情報特勤局(Mossad)和中國的國安部(MSS)等,用以刺殺敵國或恐怖组织的高階领导人及持不同政見者。 在政治與軍事謀略上,暗殺的目的是藉由結束敵對勢力首腦的生命,以期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恫嚇或瓦解敵方士氣、混亂或癱瘓敵方指揮系統。在執行方法上,常見的有刺殺、射殺、毒殺、斬殺、自殺式炸彈攻擊等,但情报單位執行時,重要目標常以製造車禍、空難、疾病、火災、失足、溺水、電擊、食物中毒、親友互殘等方式,將景況安排為意外,且為安排該等景況,常造成目標親屬及其他不相干的人員傷亡,隱藏目標則以綁架至秘密處所執行,屍體銷毀後往往無法尋獲。查緝偵察人員最終多僅能以失蹤結案。另外有時為摧殺目標,常以誘餌誘引目標,誘餌往往藉由犧牲,使目標暴露蹤跡或共同毀滅,以達暗殺之目的。.

新!!: 俠義少年王和暗杀 · 查看更多 »

東立出版社

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Tong Li Publishing Co.),簡稱東立,是台灣的漫畫、輕小說出版社,以翻譯出版各類日本漫畫為主。目前除了繼續引入日本及韓國漫畫之外,也展開對於台灣本土漫畫題材與出版品的營利和銷售。 旗下另設香港子公司東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Tong Li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簡稱東立香港。 東立發行的「少年系列」漫畫單行本書皮會印上「TLC」字樣,「TLC」為「Tong Li Comics」的縮寫。東立的吉祥物為「東立虎」,全身圖案出現於1990年代初期發行漫畫單行本封底。.

新!!: 俠義少年王和東立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梳篦

梳,又稱梳子,古代又稱櫛,是整理頭髮的工具通常形狀扁平,並帶有很多齒。有些梳設有手柄,有些則沒有。昔日的梳通常以木製造,如棗木梳子、梅木梳子、黄杨木梳,也有骨梳、牙梳、角梳(牛角)、金屬梳,現時已大多改用塑膠。密齒的梳稱為篦。除了整理頭髮外,一些梳亦可作髮飾之用。中國古代以及日本傳統女性髮型常會插梳作為裝飾。.

新!!: 俠義少年王和梳篦 · 查看更多 »

梶原景時

梶原景时是平安時代末期直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将,也是鎌倉幕府初期的御家人。 在石桥山之战中,时任平家大将的梶原景时救了源赖朝一命,此后即在源赖朝房总起兵之时投奔其麾下,并被重用,担任侍所的所司及厩别当等职务,掌管镰仓故地御家人事务。梶原景时为人谦和,好和歌,甚至在武家百人一首中都能发现其作品的身影。深受頼朝信赖,被镰仓御家人称作“一之郎党”、“鎌倉之本体武士”等。而另一方面,由于其和源义经素有不和,并向源頼朝大进谗言,间接促成源义经之死,也被后人称作“大恶人”。在鎌倉幕府初期权势如日中天,但在源赖朝死后即被孤立,并在二代将军源赖家在位时期对密谋篡权的北条氏大举反旗,最终失败导致身死族灭(见梶原景時之变)。.

新!!: 俠義少年王和梶原景時 · 查看更多 »

武士

武士在不同歷史或語言背景中可以指:.

新!!: 俠義少年王和武士 · 查看更多 »

武藏坊辨慶

武藏坊--慶(),平安時代末期的僧兵,他的經歷經常被當做日本神話、傳奇、小說等的素材,為武士道精神的傳統代表人物之一。.

新!!: 俠義少年王和武藏坊辨慶 · 查看更多 »

歷史漫畫

#重定向 歷史漫畫列表.

新!!: 俠義少年王和歷史漫畫 · 查看更多 »

毘盧遮那佛

#重定向 毗卢遮那佛.

新!!: 俠義少年王和毘盧遮那佛 · 查看更多 »

源平合戰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是指从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治承4年(1180年),至元历2年(1185年)的6年间的大规模内乱,也被看作是衔接日本古代与日本中世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后白河法皇皇子以仁王举兵反对以平清盛为中心的平氏政权,但迅速败亡之后,各地逐渐响应,并最终随着平氏政权的逐渐崩溃,以源赖朝为中心的坂东平氏所构成的关东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登上历史舞台。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反映了律令制末期武士集团权势的崛起及公卿集团的逐渐衰败。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平安时期的院政制度开始崩溃,而在源平合战结束后,平氏政权瓦解,源赖朝1180年进驻镰仓逐渐完善幕府体制,并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武家政权开始正式主导王权,所谓“二元政治结构”形成。 一般来说,坛之浦水战标志着源平合战的结束,但也有人将此后镰仓的奥州征伐视作源平合战的一部分。.

新!!: 俠義少年王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源义朝

源义朝(),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士,河內源氏栋梁。源为义的长男,母亲是藤原忠清的女儿。源赖朝、源义经的父亲。 曾祖父源义家死后,河内源氏由于内乱,在京都的地位衰落。从京都下放到东国的源义朝,组织当地豪族发展自己的力量,在东国建立起庞大的势力,再次回到京都,被授予下野守的职位。率领东国武士团在保元之乱中获得了战功,兼任左马头。 在平治之乱中和藤原信赖一同败北,在从京都逃亡到尾张的途中被杀。其在东国所建立的势力,成为日后其子源赖朝、源义经起兵的基础。.

新!!: 俠義少年王和源义朝 · 查看更多 »

源範賴

源範賴()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至鐮倉時代初期的武將。出生河內源氏,是源義朝的第六子,也是源賴朝的異母弟、源義經的異母兄。 源範賴的母親是池田宿(今磐田市)的一個遊女。由於出生在遠江國的蒲御廚(今靜岡縣濱松市),因此被稱作蒲冠者或蒲殿。1160年,父親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戰敗被殺,源範賴被藤原範季收養,取其名字中的「範」字為名,送往其出生地秘密撫養。 1180年,兄源賴朝起兵討伐平家,遠江國的甲斐源氏起兵響應,源範賴也參與其中。次年投奔源賴朝麾下。1183年,支持木曾義仲的志田義廣,自常陸國攻打鐮倉。源範賴發兵支援賴朝,擊退了志田軍。1184年(壽永3年)被賴朝任命為征討義仲的大將軍,率軍上洛,同先到達的源義經合兵,在宇治川之戰中大敗義仲,入據京都。同年在一之谷之戰中負責攻擊一之谷的東面平家軍,同西路的源義經部兩面夾擊,大敗平家。此後被授予三河守的官位,向九州進軍。次年範賴在備中國的藤戶擊敗了平行盛,又在九州豪族緒方維榮的支持下,於葦屋浦擊敗了原田種直部。屋島之戰發生之時,範賴正在長門國的彥島同平家水軍的主力平知盛部對壘,因此沒有參加這場戰役。壇之浦之戰中,源範賴率源氏的陸軍參戰。戰後奉命搜尋神劍,並對平家的舊有領地作出相應處分。 源義經與源賴朝失和後,義經逃往陸奧國,投奔奧州豪族藤原泰衡。由於養父藤原範季曾藏匿過義經,範賴遭到了源賴朝的懷疑。得知被猜忌後,源範賴自請罷免官職。1189年,源賴朝親自征討奧州藤原氏,範賴也隨軍參戰。1193年發生曾我兄弟復仇事件,範賴受到牽連,被幽禁在伊豆國的修禪寺直至死去。.

新!!: 俠義少年王和源範賴 · 查看更多 »

源義平

源義平(、永治元年 - 永曆元年1月25日),日本平安時代晚年的武士。綽號惡源太、鎌倉源太。官位是左衛門少尉。源義朝長男,母親是三浦義明女兒,不過生母是京都的遊女,源賴朝及源義經的同父異母長兄。.

新!!: 俠義少年王和源義平 · 查看更多 »

源義經

源義經(--元年-文治五年閏四月卅日,即),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知名的將領,曾任左衛門少尉兼檢非違使(俗稱為判官)。 父源義朝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棟樑源賴信的後代,世世代代在東國武家人材輩出。義經為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うしわかまる)。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源義經在7歲時被送到京都鞍馬寺學習。之後他投奔奥州,受到奥州藤原氏當主藤原秀衡的庇護。及長,源義經與兄長源賴朝一齊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在全國追捕義經。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秀衡死後,其子藤原泰衡繼為家督,泰衡因畏懼源賴朝,領兵突襲源義經,源義經自知必死,把自己鎖在佛堂,誦經祈求往生淨土,在左右手弁慶等所有家臣戰死後,義經為避免妻女受辱,拔刀刺殺了愛妻鄉御前與4歳的愛女龜鶴御前,切腹自盡。 源義經為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並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建武中興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新!!: 俠義少年王和源義經 · 查看更多 »

源朝長

源朝長(、康治二年 - -平治-元年12月29日),日本平安時代晚年的武士。源義朝次男,兄長是義平。官位是中宮大夫進。最後因為中箭使腳步難走,朝長自盡身亡,亦有指父親派人暗殺。.

新!!: 俠義少年王和源朝長 · 查看更多 »

月刊少年Magazine

《月刊少年Magazine》(月刊少年マガジン)是日本講談社發行的一本漫畫雜誌月刊。専門連載少年漫畫。1965年創刊時名《別冊少年Magazine》。其後經過一段休刊期間,於1974年復刊,1975年改名《月刊少年Magazine》。 在少年漫畫雑誌當中,銷量排在週刊少年Jump、週刊少年Magazine、コロコロコミック、週刊少年Sunday後的第5位。特徵為長期連載作品比較多。.

新!!: 俠義少年王和月刊少年Magazine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遮那王義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