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朗语支

指数 伊朗语支

伊朗语支,亦作伊蘭語,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属于印度-伊朗语族,分布在伊朗(波斯)、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高加索、中国新疆等地。该语族包括波斯语、普什图语、库尔德语、俾路支语、奥塞梯语、塔吉克语等语言,在中国另外有回回语-中国回族人及其中亚东干人使用的东部波斯语方言。.

37 关系: 印度-伊朗语族印欧语系南亚塔吉克语大夏语奧塞梯語奄蔡巴基斯坦巴克特里亚语中亚中库尔德语中國于阗语庫爾德語伊朗伊朗人伊拉克俾路支语土耳其北库尔德语回回语米底语粟特语瓦罕语花剌子模语達利語西亚马赞德兰语高加索语言系属分类阿維斯陀語色勒库尔语民族語波斯波斯语新疆普什图语

印度-伊朗语族

印度-伊朗語族(Indo-Iranian languages,或Indo-Iranic languages),又稱雅利安語族(Aryan languages)是印歐語系今日仍在使用的語言中最東方的一族,下分為印度-雅利安語支、伊朗語支和奴利斯塔尼語支。.

新!!: 伊朗语支和印度-伊朗语族 · 查看更多 »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系之一。欧洲、美洲、南亚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印欧语系包括約443种(SIL統計)語言和方言,使用人數大約有20億。.

新!!: 伊朗语支和印欧语系 · 查看更多 »

南亚

南亚(South Asia)是創造的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陆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爾、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新!!: 伊朗语支和南亚 · 查看更多 »

塔吉克语

塔吉克语(Tоҷикӣ, تاجیکی)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它是波斯语在中亚留下的一个后裔。此语言在塔吉克斯坦广泛使用,並在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部使用。目前仅有塔吉克斯坦把它定为官方语言,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當地也有不少人说塔吉克語。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一個少數民族雖然名為「塔吉克族」,他們的語言也被中国官方称为“塔吉克语”,但并不等同于塔吉克斯坦所使用的塔吉克語,屬於東南伊朗語言帕米爾語族的色勒庫爾語和瓦罕語。這種語言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經是帕米爾高原一帶的通用語。中国的塔吉克语由于广泛受到维吾尔语、汉语等语言的影响,与塔吉克斯坦所使用的标准塔吉克语距离较大,但与帕米尔高原上其他临近国家的塔吉克语方言变体非常接近。 塔吉克语与波斯语很相近,许多塔吉克人都把塔吉克语看作是波斯语的一个方言。塔吉克人在前苏联的统治下于1928年被迫抛弃阿拉伯-波斯字母而改用一套改进的拉丁字母。后来又改用一套改进的西里尔字母。居住于阿富汗的塔吉克人則坚持使用阿拉伯-波斯字母。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原因,塔吉克人开始逐渐地把塔吉克语视为一个正式的语言,而非波斯语的一个方言。.

新!!: 伊朗语支和塔吉克语 · 查看更多 »

大夏语

#重定向 巴克特里亚语.

新!!: 伊朗语支和大夏语 · 查看更多 »

奧塞梯語

奧塞梯語(奧塞梯語:Ирон ӕвзаг, Iron ævzag 或 Иронау, Ironauу,Осетинский язык)屬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語支,是一種通行於俄羅斯及格鲁吉亚邊界、高加索山區的一種語言。目前使用人口大約有50萬,其中60%居住在俄羅斯的北奧塞梯,15%居住在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 奧塞梯語與Tati波斯語及Talyshi都是伊朗語支的主要語言,它在高加索地區有相當數量的使用人口。 相傳奧塞梯語起源于薩爾馬提亞語。.

新!!: 伊朗语支和奧塞梯語 · 查看更多 »

奄蔡

奄蔡(上古漢語擬音:;Alans,或 Alani,也拼為 Alauni 或 Halani)为古代中亚印欧语系游牧民族,又作阖苏,1—3世纪中叶的 东汉三国时期也称阿蘭聊(中古漢語擬音:)或阿蘭。他们族源是塞克人—萨尔马特人。 古希腊罗马文献中称之为Aorsoi、Alanorsi。奄蔡首次见于。西汉时期,该民族在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以北的康居(咸海)西北、里海北部的草原游牧,东汉时期隶属康居。后因为在158年一小支北匈奴西迁,奄蔡也随之逐渐西迁,其中一部分随着巴兰姆伯尔大单于去了欧洲(374年),在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地区定居,另一部分则留在高加索以北地区。 公元4世纪中期(374年的巴兰姆伯尔大单于时期),这在158年西迁的一小支北匈奴在此时越过顿河,吞并了奄蔡。5世纪中期,匈王阿提拉率领奄蔡人西征,一直到达了法兰西中部的奥尔良。後來成為加泰隆尼亞人族源之一,至于继续留在高加索一带的成为可萨国(7世纪后期—1030年)的臣下(一些成为佩切涅格人),中世纪早期有一阿兰王国后来被蒙古的哲别和速不台在1221年打败,一部分(约三万)在元朝成為阿速亲軍,成为保卫大汗的怯薛亲军,当时汉人稱綠睛回回。一部份成為小玉兹哈薩克人。大部分成为奥塞梯人。.

新!!: 伊朗语支和奄蔡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伊朗语支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克特里亚语

巴克特里亚语或大夏语(Bactrian Language)是在古代巴克特里亚使用的一种伊朗语,属东伊朗语支,现存文献有貴霜帝國時期的钱币、印章及铭文,另外在吐鲁番等地发现了一些手稿碎片,其时间约为公元八至九世纪。.

新!!: 伊朗语支和巴克特里亚语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伊朗语支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中库尔德语

中库尔德语(کوردیی ناوەندی; kurdîy nawendî),又称索拉尼语(سۆرانی; Soranî),是库尔德语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伊朗库尔德斯坦省等地的一个分支。标准中库尔德语是伊拉克的官方语言之一。.

新!!: 伊朗语支和中库尔德语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伊朗语支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于阗语

#重定向 塞語.

新!!: 伊朗语支和于阗语 · 查看更多 »

庫爾德語

库尔德语(كوردي, Kurdî、庫德語)是库尔德人使用的语言,母語人口主要在伊朗西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参看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亦有不少分佈。屬伊朗语支三大分支的西北语支,與屬西南语支的波斯語不同。 用阿拉伯-波斯字母书写的库尔德语索拉尼方言是伊拉克排名第二的官方语言;库尔德语在叙利亚被限制使用。在2002年8月前,土耳其全面禁止使用库尔德语,尤其嚴格禁止库尔德语用於教育和媒體。至今,土耳其仍對庫爾德語的使用施加諸多限制。 在伊朗,虽然库尔德语可在媒体使用,但是在教育上亦受到限制。 Mukriani的方言在Piranshahr和Mahabad的城市使用,两个城市被称为Mukrian。.

新!!: 伊朗语支和庫爾德語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伊朗语支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伊朗人

伊朗人是印歐語系中種族與語言的分支,主要分布於伊朗高原與更遠的中、南、西南亞洲及東南歐洲一帶。伊朗人主要界定為伊朗語支,是印歐語系的主要語支之一。他們分布橫跨伊朗高原,自興都庫什山脈延伸至安那托利亞中部,從中亞到波斯灣--有時被稱作大伊朗(Greater Iran)的地區。伊朗語支曾經遍布於歐亞大陸,自巴爾幹半島到中國西部的新疆 — 大英百科全書 (2006-6-4查閱)。 — 伊朗百科全書 (2006-6-4查閱)。。伊朗人並不受限於當今伊朗領土的國界,而為避免混淆,則以「伊朗國民」一詞用指伊朗公民。.

新!!: 伊朗语支和伊朗人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伊朗语支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俾路支语

俾路支语(Baluchi)是巴基斯坦俾路支族的民族语,分布在俾路支地区,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伊朗语支。.

新!!: 伊朗语支和俾路支语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伊朗语支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北库尔德语

北库尔德语(kurdiya jorîn; کوردیا ژۆرین),又称库尔曼吉语(Kurmancî; کورمانجی),是库尔德语在土耳其东南部,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伊朗西北部等地的一个分支。北库尔德语是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库尔德语言。.

新!!: 伊朗语支和北库尔德语 · 查看更多 »

回回语

回回语是中亚现代波斯语的初始形式,即早期新波斯语(early new persian),也为元朝及明朝初期回回人所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曾为元朝三种官方语言之一(另外两种为汉语,蒙古语),并设有回回国子监等机构进行回回语的翻译教学工作,后因明王朝颁布同化政策,它的使用范围从最初的口头语变为清真寺回族经堂教育的书面语言,当代回族人口语中的波斯语单词即为回回语遗留,具有显著的回回语语音特征及用词习惯。 近现代有不少学者对回回语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整理,较为有影响力的是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胡振华教授等等,而民间做此项研究的学者也不计其数,根据古籍记载中的回回语口音看,回回语接近于现在的平原塔吉克语,而与伊朗的德黑兰方言略有差别,但差别仅在元音方面。.

新!!: 伊朗语支和回回语 · 查看更多 »

米底语

米底语是米底王国的语言。其通常被归类于伊朗语支西伊朗亚语支的古伊朗下语支,但也有人将其归入西北伊朗下语支。.

新!!: 伊朗语支和米底语 · 查看更多 »

粟特语

粟特語(粟特字母: / swγδyʼw;英语:Sogdian)是東伊朗語支的一種語言,曾通行於中亞粟特地區,即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粟特語和巴克特里亞語、塞語、中古波斯語、安息語 (Parthian language)一樣被視爲中古伊朗語中最重要的語言。粟特語有大量存世文獻。粟特語一般被分类在伊朗語支東伊朗亞語支下,但這種分類反映的是語言聯盟關係而非語言親緣關係。目前並無明顯證據證明粟特語的早期形式(上古粟特語)的存在,然而古波斯語銘文中提及了粟特地區,表明在此地區直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仍然存在另一種不同的、可以辨析的粟特語。 與于闐語類似,粟特語較之中古波斯語語法和詞法更爲保守。 現代東伊朗亞語支的雅格諾比語是粟特語在粟特之南:en:Ustrashana地區方言的後裔。.

新!!: 伊朗语支和粟特语 · 查看更多 »

瓦罕语

罕语(),别称瓦罕话、瓦汗语、瓦罕方言等,语言归屬印欧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語支東伊朗次語支。瓦罕话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边境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塔吉克族所采用的语言之一,另一种为使用人数较多的色勒库尔语,两种语言较难互通。瓦罕话也通用在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北部的坎巨提、那格尔,塔吉克斯坦东南以及阿富汗东北的瓦罕走廊一带。.

新!!: 伊朗语支和瓦罕语 · 查看更多 »

花剌子模语

花剌子模语是花剌子模(别称“回回国”)使用的官方语言,语言归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支,约于13世纪流失。地理分布为咸海之南,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语言学家对花剌子模语的了解停留在中古波斯语同时期的阶段,而对其上古语言形态却了解甚少。在中亚河中地区被伊斯兰化之前,即8世纪前期之前,花剌子模语是用一种类似粟特字母的字母文字来书写,其中包含了一些亞蘭字母的借文。12世纪左右,由于蒙古、突厥的侵征,两河地区逐渐被突厥化,而后又被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的征服者波斯化,此后各种突厥语族语言以及波斯语代替了当地的花剌子模语。花剌子模语终于13世纪,此后不再见到用花剌子模文标示的钱币。.

新!!: 伊朗语支和花剌子模语 · 查看更多 »

達利語

達利語(درى)dari,也译作達里語,又称达利波斯语或阿富汗波斯语,是一种在阿富汗使用的波斯语的变体。 一種說法是,“درى”一字是從“Farsi-e Darbari”轉變而來,意思是“波斯王室的語言”。它是由公元980年在中亞的萨曼王朝(سامانیان)王室語言發展成為波斯的主要語言。另一個理論是,那來自“درعا”一字,意思是“山谷”,指的是現今伊朗東北呼羅珊(خراسان)的深谷地區,發展出的語言。 現在“達利語(درى)”一詞是用來指三種不同的方言或語言:.

新!!: 伊朗语支和達利語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新!!: 伊朗语支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赞德兰语

赞德兰语(مَزِروني),亦称:塔巴里语,属印度-伊朗语族西北伊朗语支,主要使用在伊朗马赞德兰省和戈勒斯坦省。与吉拉基语、扎扎其語,和俾路支语关系紧密。与波斯语也有较远的关系。塔巴里语使用者大约四百多万人。.

新!!: 伊朗语支和马赞德兰语 · 查看更多 »

高加索

加索(კავკასია;車臣語、俄語:Кавказ)是位於西亞及東歐交界處,黑海、裏海之間高加索山脈的地區,總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該地名根據古羅馬學者老普林尼著作《博物志》的追溯,是來自斯基泰「kroy-khasis」,意為「冰雪閃耀」或「雪白」。境內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被称为“欧洲之巅”。 由于被高加索山脉分割,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属于俄罗斯。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

新!!: 伊朗语支和高加索 · 查看更多 »

语言系属分类

语系图 语言系属分类(Language family)是指根据语言的发展和演变、直接而明显的关联,对语言进行归类的方法。 语言系属分类主要依据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某些对应关系,把具有相似的语言归于同一类语群,这种语群称为同族语言即“语族”;按“语族”之间的某些对应关系,又归在一起,这类同类语族称为同系语言即“语系”。 现今全世界现存的语言約6900種,根据系属分类的方法,将语言分为若干个语群,每个语群中的语言可以直接或间接反应语言分化与进化,而同类语群的语言是由一个祖语(母语言)演变而来的。语言系属分类法采取“祖语”作为前缀,其分支链接下来,图标图表类似一个系谱表。 一般只对自然语言进行系属分类,而不考虑人工语言。 在汉语的语境裡,对世界诸语言的分类,有“语系”、语系下面的“语族”,较大语族下面衍生出语言支系(或简称“语支”),最后就是具体语言,最多达到四个层次。但实际上,语言的分支比这往往更复杂,所以有时亦因利乘便的把分类再细分为“亚语族”、“亚语支”等分类。有人提出在语族和语支之间增设“语群”,在语支和语言之间增设“语组”或“语团”。而在語系之上,則有「超語系」、「大語系」,或稱為「語門」。.

新!!: 伊朗语支和语言系属分类 · 查看更多 »

阿維斯陀語

阿維斯陀語(Avestan)是一種古老的印歐語言,屬於伊朗語支的東伊朗語,亦是波斯古經《阿維斯陀》成書時所使用的語言。「阿維斯陀」一詞與印度的「吠陀」相似,所以有語言學家認為這是伊朗語族與印度諸語相近的一個歷史印證。.

新!!: 伊朗语支和阿維斯陀語 · 查看更多 »

色勒库尔语

萨里库尔语,另作色勒库尔語、薩雷闊勒語、萨里库尔话、色勒库尔方言、萨里库尔方言、塔吉克语、中国塔吉克语等,“色勒”意为“头”、“库尔”意为“山”,“色勒库尔”即“山头”或“高原”之义,拉丁轉寫有 、、、、、、 等多种,本民族语言中自称“”(即“塔吉克语”),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边境喀什地区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舊稱色勒庫爾)的塔吉克族所採用的本民族語言之一,另一種為瓦罕语。中国的塔吉克族虽然自称“塔吉克”,但实际属于高原塔吉克,与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平原塔吉克)所使用的塔吉克语有很大出入。平原塔吉克语(即标准塔吉克语)与伊朗的波斯语可互通,属于西伊朗次语支,而散布在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帕米尔高原上的高原塔吉克所使用的语言归属东伊朗次语支,无法与标准塔吉克语或波斯语互通。在中国、塔吉克斯坦以及先前的苏联,塔吉克族没有平原、高地之分,一律归为塔吉克族。帕米尔高原上的东伊朗次语支的语言被归为塔吉克语的东部帕米尔方言,即便二地塔族的语言无法互通。语言归屬印欧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語支東伊朗次語支帕米尔诸语言舒格南—鲁善语群。县内塔吉克族多兼用维吾尔语和汉语。没有文字,当地双语教育使用维吾尔语和汉语。县内的塔什库尔干--电视台也采用维汉双语,但没有开设色勒库尔语广播。萨里库尔语保留了古粟特语的一些词汇。色勒库尔语是现代伊朗语族诸语言当中地理位置最靠东的语言。.

新!!: 伊朗语支和色勒库尔语 · 查看更多 »

民族語

民族語:全世界的語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又譯為「民族語言網」是一個語言學的相關網站,是基督教以傳教為目的的少數語言研究服務機構「美國國際語言暑期學院」(简称SIL国际,先前稱為「暑期語言學院」)的旗艦網站。 民族語提供了使用人口的數量、分佈、方言、語言學的聯繫,以及聖經版本的有無等資料與數據,并通过“世代失调分级表”(Expanded Graded Intergenerational Disruption Scale,缩写EGIDS)来判断其生命力。美国语言学家认为民族语是“研究全球语言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新!!: 伊朗语支和民族語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伊朗语支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波斯语

波斯语(波斯語:فارسی / Fârsî;阿拉伯语:لغة فارسية)屬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语支,是一种形成于8至9世纪间的文学语言。是今天伊朗的官方语言,作为其分支的达利语和塔吉克语分别是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语言。 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现代波斯语中,有近60%的词汇来自属于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用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写。.

新!!: 伊朗语支和波斯语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伊朗语支和新疆 · 查看更多 »

普什图语

普什图语(پښتو, Pashto, Pax̌tō, ),帕圖語,是中亞和南亞地區普什图族民族语言,在文獻上又稱作阿富汗語(افغاني, Paṭhānī),屬於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支的成員。普什圖語與達利語同為阿富汗的兩種官方語言Constitution of Afghanistan – ,並且在巴基斯坦西部和西北部地區屬於使用人數第二多的語言。 普什圖語採用阿拉伯語字母來拼寫。.

新!!: 伊朗语支和普什图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伊朗語支伊朗諸語言伊朗语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