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黎

指数 九黎

九黎,中國漢族上古傳說中的一個部落,又稱「黎」。 最早提及九黎的現存文獻是《國語》:「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 九黎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也有人認為上古之時,長江、漢水之地皆是黎境。九黎以蚩尤為首領,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九黎酋長,蚩尤是大酋長。他們信奉巫教,雜拜鬼神,並編有刑法。後來炎帝與黃帝結盟,與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鹿、懷來一帶)大戰,蚩尤以失敗告終。.

18 关系: 后羿女娲姜央帝俊东夷三皇五帝五刑伏羲國語 (書)神农羲和炎帝蚩尤黄帝黄河苗族古歌涿鹿县漢水

后羿

后羿,或羿,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擅长射箭的人物。.

新!!: 九黎和后羿 · 查看更多 »

女娲

女媧又稱女媧氏,另稱媧皇、女希氏,俗稱女媧娘娘。原為中國傳說時代中的上古氏族首領,後成為中國神話中的人類始祖。根據東漢文獻記載,女媧是伏羲的妹妹,人首蛇身(龍身)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華胥生男為伏羲,女子為女媧。”女媧娘娘主要功績有搏土造人《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風俗通義》:“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絚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絚人也。”(今本《風俗通義》無此記载)、煉石補天、殺黑龍濟冀州、斷巨鰲立四極、積蘆灰止淫水、發明笙簧。以及創設婚姻《繹史》卷三引《風俗通義》:“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天穹如傘,女媧善於補天,因此女媧亦成為中國雨傘和繡補業者所祀奉的職業神。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侯村的媧皇陵和數千年來一直享受歷朝歷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國家級神廟媧皇廟,山西其他各地也均見有女媧信仰的文化。其他的功绩包括发明笙簧和规矩,以及创设婚姻。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 根據道藏記載女媧,上古女神而曾為帝者。是上古諸神之一,成為後世信仰中的神祇,在道教與中有不少人供奉。截至2014年7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宗教系統總計,臺閩地區寺廟中共有七間主祭寺廟(其它配祀廟宇不載),亦是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神靈。 而女媧的來源在民間信仰上有許多歧異的說法,包含有「九天玄女說」、「地母娘娘」說、「驪山老母說」,這些說法在歷史經典及道藏中並無相關考證記載。.

新!!: 九黎和女娲 · 查看更多 »

姜央

姜央(苗语:Jangx Vangb),又作央、勾央、炎等,是苗族起源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根据《苗族古歌》所述,姜央由创世始祖妹榜妹留所生。他曾与兄弟雷公(Ghet Hob)斗争,雷公则发动洪水报复。待姜央迫使雷公息了洪水之后,大地上仅剩姜央与其妹两人。在姜央要求下兄妹二人成婚,生下了一肉砣。于是姜央将肉砣砍碎,撒在坡上,碎肉变成了人,自此人类诞生。 有学者认为,苗族的这一洪水与兄妹成婚的创世神话与共工氏发动洪水以及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神话传说同源。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姜央即是蚩尤,而雷公则是黄帝,姜央、雷公兄弟相争讲述的便是蚩尤、黄帝之间的争斗。.

新!!: 九黎和姜央 · 查看更多 »

帝俊

帝俊,《山海經》記載的天帝,相传与其妻羲和生有十个太阳,与常羲生有十二个月亮。 “俊”在甲骨文中与“浚”相同,而“浚”又为“鸟”意。相传太阳实为“三足金乌”(三条腿的金色乌鸦),则帝俊自然也应为鸟类。《山海经》亦有帝俊喜与鸟类相处的描述。也有学者认为“鸟”暗指男性生殖器,在一些方言中亦可暗证。而帝俊的生殖能力尤为突出。除十个太阳,十二个月亮外,另生有两面,黑齿,幽容等国的举国之国民。 许多古文献认为帝俊就是帝喾高辛氏。.

新!!: 九黎和帝俊 · 查看更多 »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新!!: 九黎和东夷 · 查看更多 »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傳說中的「帝王」。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被稱為傳說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及賈湖文化等,從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相似之處。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惟歸誰人說法眾多。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記載或者中國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時代遠早於五帝時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000至5,000年至7000至8000年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五帝時期為中國早期最重要的發展,例如鑽木取火、行醫等,皆對後世的中國文化有遠大的影響。.

新!!: 九黎和三皇五帝 · 查看更多 »

五刑

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後,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五刑是对中国古代刑罚的部分概括,并不代表全部刑罚制度。.

新!!: 九黎和五刑 · 查看更多 »

伏羲

伏羲氏,傳說生於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战国時代以后。 《莊子》一書最早记載伏羲之名。伏羲的称谓繁多,又称宓羲、炮犧、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宓伏虙三字古通fu】《史記》中稱「伏犧」或「虙羲」,为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黄之祖。伏羲传说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异。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白虎通义》--:“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的地位。伏羲與女娲為兄妹,“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伏羲與女娲雖是兄妹,唐代诗人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中写出“女娲本是伏羲妇”,因而被後人稱之為龍祖。 伏羲氏自古以来被奉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同时在神话中,也被认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伏羲氏是三皇之一,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以“龙”为图腾,風姓是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 一说太昊,或太昊伏羲氏,并非是伏羲,只是姓氏为伏羲氏,这是误把太昊其所在的伏羲氏族部落当成了先祖伏羲,太昊以玄鸟为图腾。《左传》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皋氏鸟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另有一說,伏羲即盘古氏。學者以文字學的角度考証盘古氏,“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黃帝取代炎帝,擊敗蚩尤後,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而盘古传说开始出现,伏羲的地位便开始低落了。.

新!!: 九黎和伏羲 · 查看更多 »

國語 (書)

《國語》是中國國別史之祖,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雜史類。記錄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之歷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

新!!: 九黎和國語 (書) · 查看更多 »

神农

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稱连山氏,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現存文字记载多出現在在戰國以後。相傳“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國人视之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新!!: 九黎和神农 · 查看更多 »

羲和

羲和,中国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尚書·堯典》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太陽的使者——日御。后来,十个兄弟不满先后次序,十日并出,被后羿射杀其中的九个。 屈原的《離騷》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一句。.

新!!: 九黎和羲和 · 查看更多 »

炎帝

帝,號神農氏、連山氏,是传说中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的天下共主。也有另一派說法是炎帝與神農氏並非同一人。 相傳其為--姓,烈山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炎帝的傳說與五德終始說及圖讖相關。包括苗族、羌族、京族等各民族皆以炎帝為先祖。學者許倬雲認為,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融合,形成上古華夏部族。.

新!!: 九黎和炎帝 · 查看更多 »

蚩尤

蚩尤(漢代石刻) 蚩chī尤yóu是中国神话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以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為戰神,斥之者以為禍首。王鍾翰主編.《中國民族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1994年:65頁.

新!!: 九黎和蚩尤 · 查看更多 »

黄帝

帝,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神话传說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黄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華民族的祖先。根據山海经大荒西經記載,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始均傳說為拓跋鮮卑的早期首領,在魏书中有明確記載。另外根據大荒北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因此北狄和犬戎皆為黃帝之後。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清朝以后全體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战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新!!: 九黎和黄帝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九黎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黔东南苗族聚居区对苗族神话与迁徙史诗歌联唱形式的通称。共12首,分为四个部分:开天辟地歌、枫木歌、洪水滔天歌、跋山涉水歌。总长达一万五千余行,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一百多位。苗族古歌是研究苗族历史、风俗的宝贵史料。.

新!!: 九黎和苗族古歌 · 查看更多 »

涿鹿县

涿鹿县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畔,是张家口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九黎和涿鹿县 · 查看更多 »

漢水

#重定向 汉江 (中国).

新!!: 九黎和漢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九黎族九黎部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