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七姐妹 (莫斯科)

指数 七姐妹 (莫斯科)

七姐妹是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一系列斯大林式建筑,其建造於史達林執政的最後十年間,結合了巴洛克式和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與美國1930年代摩天樓的建筑技术。 同樣位於莫斯科於2003年完成的凱旋宮,被稱為第八姐妹。 (Дом на Кудринской пл.).

13 关系: 史達林巴洛克建筑庫德林廣場大樓俄罗斯俄羅斯外交部大樓哥特式建筑凱旋宮莫斯科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藝術家公寓斯大林式建筑摩天大樓曼哈顿市政大楼

史達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史達林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築起源於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將原本羅馬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彰現出國家與教會的專制主義的豐功偉業。此新式建築著重於色彩、光影、雕塑性與強烈的巴洛克特色。 文藝復興為義大利宮廷帶來財富與權勢,是世俗與宗教力量的結合。巴洛克,至少在初期,則是與反宗教改革-天主教會內部對應宗教改革的革新運動-有直接關聯的。天特會議(1545–1563)普遍被認定是反宗教改革的開端。 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物,一方面有著更強烈的情緒感染力與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會的財富與權勢。新的建築風格尤其體現出新宗教修会的時代背景,例如與耶穌會,其目標是增進宗教的普遍與虔誠。十七世紀中葉,巴洛克風格轉而表現於豪華宮殿上,首先在法國--如(Château de Maisons,1642),位於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薩爾設計--隨後遍及歐洲。.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巴洛克建筑 · 查看更多 »

庫德林廣場大樓

庫德林廣場大樓是莫斯科七姐妹之一,也是史達林式建築的代表作,設計者是Mikhail Posokhin和Ashot Mndoyants。庫德林廣場大樓有22層,最高處高,頂部有一個高30米的尖塔,上有一個五角星。庫德林廣場大樓開工於1950年,竣工於1954年,是七姐妹中最晚竣工的一座,裝飾也比其他六座要簡單。庫德林廣場大樓原本是蘇聯精英階層的住宅,現在是俄羅斯富裕和時尚階層的住宅。.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庫德林廣場大樓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外交部大樓

俄羅斯外交部大樓是莫斯科七姐妹之一,也是史達林式建築的代表作,設計者是V.G.Gelfreih和A.B.Minkus。俄羅斯外交部大樓共有27層,高。外交部大樓採用寶石和金屬內裝,樓頂也是金屬設計。外交部大樓於1948年開始修建,在1953年竣工。外交部大樓的金屬樓頂的設計非常生硬,可能是史達林下令加上後臨時加入設計的。.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俄羅斯外交部大樓 · 查看更多 »

哥特式建筑

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 它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意。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與飛扶璧。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與教堂。它也出現在許多城堡、宮殿、大會堂、會館、大學,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見其蹤影。 哥德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哥德式大教堂等無價建築藝術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哥德式建築的研究也是主教座堂、教堂的研究裡很重要的一部份。 十八世紀,英格蘭開始了一連串的哥德復興,蔓延至十九世紀的歐洲,並持續至二十世紀,主要影響教會與大學建築。.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哥特式建筑 · 查看更多 »

凱旋宮

凱旋宮(Триумф-Палас)為俄羅斯莫斯科一幢公寓大廈的名字,2005年建成。2003年12月它的尖顶被装上后高264.1公尺,其取代法蘭克福的商業銀行大廈成為歐洲最高的摩天樓。不过这是因为出于该高楼的设计它48.3米高的尖顶被算入高楼的结构,而商業銀行大廈的尖顶不算入高楼的结构。假如高楼的尖顶不算入高楼的高度的话凱旋宮是欧洲第三高的高楼。 这幢高楼共有54层楼,分九个翼,每个翼有其自己的入口处。每个翼之间只有最下五层互相相通。从第十层到第37层是公寓。整个高楼的总使用面积为168,000平方米。 凱旋宮的尖顶分八个部分,共3000个部件,它是通过直升飞机在六天内组装起来的,它的外皮是700平方米不锈钢,总重量为52吨。 从建筑风格上凱旋宮与1950年代约瑟夫·斯大林建造的莫斯科七姐妹类似,因此也被非官方地称为“第八个妹妹”。.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凱旋宮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

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Гла́вное зда́ние МГУ)是莫斯科國立大學的主要建筑,也是莫斯科七座斯大林式摩天大楼建筑中最高的建筑。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共有36层,中央最高处高达。.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 · 查看更多 »

藝術家公寓

藝術家公寓是莫斯科七姐妹之一,也是史達林式建築的代表作。藝術家公寓於1947年9月開始修建,1952年竣工,設計者是Dmitry Chechulin 和Andrei Rostkovsky。藝術家公寓高32層。許多著名文化人,如瓦西里·阿克肖諾夫都曾是藝術家公寓的居民。该建筑还包括了一座面向莫斯科河的九层公寓。.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藝術家公寓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式建筑

斯大林式建筑风格指苏联斯大林时代发展并大量运用的一种建筑风格。开始于1933年(以苏维埃宫最后设计方案的确定为标志),并于1955年结束(苏维埃建筑学会的废止)。 1940年代以来,苏联境内建成了大批斯大林风格建筑的高楼大厦。这种建筑风格对1950年代即存在的东欧各附屬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国家的也有很大影响。在前东德的首都的柏林、波兰首都华沙、中国的北京以及朝鲜平壤等地,受此影响的建筑物在今日仍随处可见。.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斯大林式建筑 · 查看更多 »

摩天大樓

摩天大樓又稱高樓、高層大樓,是指具有相當高度的大樓(大廈)型式高層建築物。起初為10至20層的建築,但是現在通常指超過50層的大廈。隨著高層建築在各地不同的發展,各地對摩天大樓的定義也略微不同。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認為,高度在300公尺以上的建築稱為超高層建築。在日本,法規定義超過60公尺就屬於超高層建築;在美國,則普遍認為500英呎(152公尺)以上的建築為摩天大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50352—2005規定:建築高度超過100公尺時,不論住宅及公共建築均為超高層建築。.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摩天大樓 · 查看更多 »

曼哈顿市政大楼

戴维丁金斯市政大楼(David N. Dinkins Municipal Building),原名曼哈顿市政大楼(Manhattan Municipal Building),位于 纽约曼哈顿中街1号(钱伯斯街和中街路口),高40层, ,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建筑之一。 它是为适应1898年该市扩展到五个行政区以后政府空间需求增加而建造,于1907年开工,1914年结束, 标志着纽约城市美化运动的结束。著名的建筑公司麦金、米德和怀特事务所的威廉 M.肯德尔设计了这座建筑,地下纳入了钱伯斯街地铁站。目前,市政大楼内设十几个市政机构,近10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雇用2000余人。,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Citywide Administrative Services (accessed September 27, 2015).

新!!: 七姐妹 (莫斯科)和曼哈顿市政大楼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