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H.263

指数 H.263

H.263是由ITU-T用於視訊會議的低码率影像编码标准,属于影像编解码器。H.263最初设计为基于H.324的系统进行传输(即基于公共交换电话网和其它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进行視訊会议和視訊电话)。后来发现H.263也可以成功的应用於H.323(基于RTP/IP网络的視訊会议系统),H.320(基于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視訊会议系统),RTSP(流式媒体传输系统)和SIP(基于因特网的視訊会议)。 基于之前的影像编码国际标准(H.261,MPEG-1和H.262/MPEG-2),H.263的性能有了革命性的提高。它的第一版于1995年完成,在所有码率下都优于之前的H.261。之后还有在1998年增加了新的功能的第二版H.263+,或者叫H.263v2,以及在2000年完成的第三版H.263++,即H.263v3。早期的H.263新增以下的附加(annexes).

27 关系: AVC去區塊濾波器实时传输协议互联网信道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公共交换电话网图像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电路交换视频会议英特尔H.261H.262H.264/MPEG-4 AVCH.323IPMPEGMPEG-1MPEG-2MPEG-4RTPRTSPSIP比特率流媒体

AVC

AVC可以指:.

新!!: H.263和AVC · 查看更多 »

去區塊濾波器

去區塊濾波器(Deblocking Filter,縮寫:DBF)又稱去塊效應濾波器是一種減少在區塊邊界產生視覺上瑕疵的濾波器。這種視覺瑕疵可稱為區塊效應(Blocking Effect),這種效應主要構成原因是因為以區塊為基礎(Block-Based)的編解碼器(Codec)所造成的人造邊界(Blocking Artifacts)。以區塊為基底的編解碼器有很多種,H.264/高階視訊編碼(Advanced Video Coding, AVC)以及H.265/高效率視訊編碼(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HEVC)都是這類型的編解碼器,而這些編解碼器均會在解碼(Decode)過程中利用去區塊濾波器將區塊效應的影響降低以改善視訊影像的品質。.

新!!: H.263和去區塊濾波器 · 查看更多 »

实时传输协议

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简写RTP)是一个网络传输协议,它是由IETF的多媒体传输工作小组1996年在RFC 1889中公布的。 国际电信联盟ITU-T也发布了自己的RTP文档,作为H.225.0,但是后来当IETF发布了关于它的稳定的标准RFC后就被取消了。它作为因特网标准在RFC 3550(该文档的旧版本是RFC 1889)有详细说明。RFC 3551(STD 65,旧版本是RFC 1890)详细描述了使用最小控制的音频和视频会议。 RTP协议详细说明了在互联网上传递音频和视频的标准数据包格式。它一开始被设计为一个多播协议,但后来被用在很多单播应用中。RTP协议常用于流媒体系统(配合RTSP协议),视频会议和一键通(Push to Talk)系统(配合H.323或SIP),使它成为IP电话产业的技术基础。RTP协议和RTP控制协议RTCP一起使用,而且它是建立在UDP协议上的。.

新!!: H.263和实时传输协议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標準的網路TCP/IP协议族相連,連接全世界幾十億個設備,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络。,它是由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內幾百萬個私人的、學術界的、企業的和政府的網络所構成,通過電子,無線和光纖網絡技術等等一系列廣泛的技術聯繫在一起。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這基础上发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网络。互聯網並不等同万维网(WWW),万维网只是一個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互聯網帶有範圍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服務,例如相互關聯的超文本文件,还有萬維網的應用,支持電子郵件的基礎設施,對等網絡,文件共享,以及IP電話服務。.

新!!: H.263和互联网 · 查看更多 »

信道

信--道又被稱為通--道、頻--道和波--道,是信号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通--道,由信号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所经过的传输媒质所構成。广义的信道定义除了包括传输媒质,还包括传输信号的相关设备。.

新!!: H.263和信道 · 查看更多 »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缩写ITU-T)是国际电信联盟管理下的专门制定远程通信相关国际标准的组织。该机构创建于1993年,前身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omité Consultatif International Téléphonique et Télégraphique,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缩写:CCITT),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由ITU-T指定的国际标准通常被称为“建议书”(Recommendations),ITU-T的各种建议书的分类由一个首字母来代表,称为系列,每个系列的建议书除了分类字母以外还有一个编号,例如“V.90”。.

新!!: H.263和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 · 查看更多 »

公共交换电话网

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或簡稱PSTN)是一种用于全球语音通信的电路交换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拥有用户数量大约是8亿。PSTN包括電話線(雙絞線),光纖電纜,微波傳輸鏈路,蜂窩網絡,通信衛星,與海底電話電纜,所有互連通過交換中心包括移動和固定電話,從而允許在世界上的任何電話與任何其他終端通信。最初是固定線路的類比電話系統的網絡,PSTN的核心目前幾乎已完全數字化。 公共交换电话网最早是1876年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开始建立的。PSTN已经经历了磁石交换、空分交换、程控交换、数字交换等等阶段,目前几乎全部是数字化的网络,依功能屬性分為端局、長途電話中心局、主中心局、及國際電話交換中心等。 公共交换电话网主要由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交换系统中的设备主要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磁石式、步进制、纵横制交换机,最后到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历程。传输系统主要由传输设备和线缆组成,传输设备也由早期的载波复用设备发展到SDH,线缆也由铜线发展到光纤。 为了适应业务的发展,PSTN目前正处于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传送需求的转型时期,正在向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移动与固定融合的方向发展。 PSTN中使用的技术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采用E.163/E.164(通俗称作电话号码)进行编址。.

新!!: H.263和公共交换电话网 · 查看更多 »

图像

图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图像可以由光学设备获取,如照相机、镜子、望远镜及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图像可以记录、保存在纸质媒介、胶片等等对光信号敏感的介质上。随着数字采集技术和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像以数字形式存储。因而,有些情况下“图像”一词实际上是指数字图像。 与图像相关的话题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制作、图像分析和图像处理等。 图像分為静態影像,如圖片、照片等,和动態影像,如影片等兩種。 图像是一種視覺符號。透過專業設計的圖像,可以發展成人與人溝通的視覺語言,也可以是了解族群文化與歷史源流的史料。世界美術史中大量的平面繪畫、立體雕塑與建築,也可視為人類由古自今文明發展的圖像文化資產。.

新!!: H.263和图像 · 查看更多 »

综合业务数字网

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是一个数字电话网络国际标准,是一种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系统(circuit-switching network)。它通过普通的铜缆以更高的速率和质量传输语音和数据。ISDN是欧洲普及的电话网络形式。GSM移动电话标准也可以基于ISDN传输数据。 因为ISDN是全部数字化的电路(只有0和1这两种状态),所以它能够提供稳定的数据服务和连接速度,不像模拟线路那样对干扰比较明显。在数字线路上更容易开展更多的模拟线路无法或者比较困难保证质量的数字信息业务。 除了基本的打电话功能之外,ISDN还能提供视频、視像會議、图像、傳真、遠距教學、個人電腦通訊与数据服务。ISDN需要一条全数字化的网络用来承载数字信号,故又稱作「一線通」。 另外,ISDN也特指使用这项技术建立保持和断开电路交换的协议组。.

新!!: H.263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 查看更多 »

网络

網路一詞有多種意義,可解作:.

新!!: H.263和网络 · 查看更多 »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是相对于封包交換(或稱分组交换)的一个概念。电路交换要求必须首先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连接通道。在连接建立成功之后,双方的通信活动才能开始。通信双方需要传递的信息都是通过已经建立好的连接来进行传递的,而且这个连接也将一直被维持到双方的通信结束。在某次通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这个连接将始终占用着连接建立開始時,通信系统分配给它的资源(通道、頻寬、时隙、码字等等),这也体现了电路交换区别于封包交换的本质特征。.

新!!: H.263和电路交换 · 查看更多 »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Videotelephony、又称电视会议、电视电话会议),是一种为两地或多地的用户之间提供语音和画面双向实时传送的视听会话型会议。大型视频会议系统在现代的军事、政府、商贸、医疗等部门和行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新!!: H.263和视频会议 · 查看更多 »

英特尔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機板晶片組、網路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響英特爾的品牌名號。 英特爾早期在開發SRAM與DRAM的記憶體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這些記憶體晶片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1990年代時,英特爾做了相當大的投資在新的微處理器設計上與培養快速崛起的PC工業。在這段期間英特爾成為PC微處理器的供應領導者,而且市場定位具有相當大的攻勢與有時令人爭議的行銷策略,就像是微軟公司一樣支配著PC工業的發展方向。而Millward Brown Optimor發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排名顯示出英特爾的品牌價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個名次到第25名。 而主要競爭對手有AMD、NVIDIA及Samsung。.

新!!: H.263和英特尔 · 查看更多 »

H.261

H.261是1990年ITU-T制定的一个影片编码标准,属于影片编解码器。.

新!!: H.263和H.261 · 查看更多 »

H.262

H.262 是ITU-T的一个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属于视频编解码器。H.262在技术内容上和ISO/IEC的MPEG-2视频标准(正式名称是ISO/IEC 13818-2)一致。 H.262是由ITU-T的VCEG组织和ISO/IEC的MPEG组织联合制定的,所以制定完成后分别成为了两个组织的标准,正式名称是"ITU-T建议H.262"和"ISO/IEC 13818-2"。这两个标准在所有的文字叙述上都是相同的(也许除了封面和标价之外)。大家所熟知的DVD就是采用了该技术。 Category:视频编解码器 Category:ITU-T标准.

新!!: H.263和H.262 · 查看更多 »

H.264/MPEG-4 AVC

H.264,又称为MPEG-4第10部分,高级视频编码(MPEG-4 Part 10, Advanced Video Coding,缩写为MPEG-4 AVC)是一种面向块,基于运动补偿的 。到2014年,它已经成为高精度视频录制、压缩和发布的最常用格式之一。第一版标准的最终草案于2003年5月完成。 H.264/AVC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更佳的视频压缩标准,在更低的比特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供良好视频质量的标准(如,一半或者更少于MPEG-2,H.263,或者MPEG-4 Part2 )。同时,还要不会太大的增加设计的复杂性。H.264的另外一个目标是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以允许该标准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网络和系统的各应用上,包括低和高比特率,低和高分辨率视频,广播,DVD存储,RTP / IP分组网络和ITU-T多媒体电话系统。H.264标准可以被视为由多个不同的应用框架 / 配置文件(profiles)组成的“标准系列”。 H.264/MPEG-4 AVC是一种面向块的基于运动补偿的编解码器标准。由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与ISO/IEC联合工作组——即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组成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开发。因ITU-T H.264标准和ISO/IEC MPEG-4 AVC标准(正式名称是ISO/IEC 14496-10—MPEG-4第十部分,高级视频编码)有相同的技术内容,故被共同管理。 H.264因其是蓝光碟片的其中一种编解码标准而著名,所有蓝光碟片播放器都必须能解码H.264。它也被广泛用于网络流媒體数据如Vimeo、YouTube、以及iTunes Store,网络软件如Adobe Flash Player和Microsoft Silverlight,以及各种高清晰度電視陆地广播(ATSC、ISDB-T、DVB-T或DVB-T2)、线缆(DVB-C)以及卫星(DVB-S和DVB-S2)。.

新!!: H.263和H.264/MPEG-4 AVC · 查看更多 »

H.323

H.323协议是ITU-T提出的关于视频电话及多媒体会议传输协议H.32x系列中的一部分。.

新!!: H.263和H.323 · 查看更多 »

IP

IP可以指:.

新!!: H.263和IP · 查看更多 »

MPEG

MPEG正式审核程序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简称。这个名字本来的含义是指一个研究视频和音频编码标准的“动态图像专家组”组织,成立于1988年,致力开发视频、音频的压缩编码技术。现在我们所说的MPEG泛指由该小组制定的一系列视频编码标准正式审核程序。该小组于1988年组成,至今已经制定了MPEG-1、MPEG-2、MPEG-3、MPEG-4、MPEG-7等多个标准,MPEG-21正在制定中。MPEG是ISO和IEC的工作组,它的官方头衔为:第一技术委员会第二十九子委员会第十一号工作组正式审核程序,英文头衔为ISO/IEC JTC1/SC29 WG11。MPEG大约每2-3个月举行一次会议,每次会议大约持续5天,在会议期间,新的建议和技术细节先在小组中讨论,成熟后进入标准化的正式审核程序。与MPEG工作组相关的其他几个视频标准化工作组包括ITU-T VCEG以及JVT。.

新!!: H.263和MPEG · 查看更多 »

MPEG-1

MPEG-1是MPEG组织制定的第一个视频和音频有损压缩标准,也是最早推出及应用在市场上的MPEG技术,其原来主要--是在CD光盘上记录影像,后来被广泛应用在VCD光盘。视频压缩算法于1990年定义完成。1992年底,MPEG-1正式被批准成为国际标准。.

新!!: H.263和MPEG-1 · 查看更多 »

MPEG-2

MPEG-2是MPEG工作组于1994年发布的视频和音频压缩国际标准。MPEG-2通常用来为广播信号提供视频和音频编码,包括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MPEG-2经过少量修改后,也成为DVD产品的核心技术。 MPEG-2的系统描述部分(第1部分)定义了传输流,它用来一套在非可靠介质上传输數位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机制,主要用在广播电视领域。 MPEG-2的第二部分即视频部分和MPEG-1类似,但是它提供对隔行扫描视频显示模式的支持(隔行扫描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领域)。MPEG-2视频并没有对低位元速率(小于1Mbps)进行优化,在3Mbit/s及以上位元速率情况下,MPEG-2明显优于MPEG-1。MPEG-2向后兼容,也即是说,所有符合标准的MPEG-2解码器也能够正常播放MPEG-1视频流。 MPEG-2技术也应用在了HDTV传输系统和蓝光光盘中。 MPEG-2的第三部分定义了音频压缩标准。该部分改进了MPEG-1的音频压缩,支持两通道以上的音频。MPEG-2音频压缩部分也保持了向后兼容的特点。 MPEG-2的第七部分定义了不能向后兼容的音频压缩。该部分提供了更强的音频功能。通常我们所说的MPEG-2AAC指的就是这一部分。.

新!!: H.263和MPEG-2 · 查看更多 »

MPEG-4

MPEG-4是一套用于音频、视频信息的压缩编码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下属的“動態影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即MPEG)制定,第一版在1998年10月通過,第二版在1999年12月通過。MPEG-4格式的主要用途在於網上串流、光碟、語音傳送(視訊電話),以及電視廣播。 MPEG-4包含了MPEG-1及MPEG-2的絕大部份功能及其他格式的長處,並加入及擴充對虚拟现实模型语言(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的支援,物件導向的合成檔案(包括音效,視訊及VRML物件),以及数字版权管理(DRM)及其他互動功能。而MPEG-4比MPEG-2更先进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不再使用宏区块做影像分析,而是以影像上个体为变化记录,因此尽管影像变化速度很快、码率不足时,也不会出现方块画面。 由于MPEG-4是一个公开的平台,各公司、机构均可以根据MPEG-4标准开发不同的制式,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基于MPEG-4技术的视频格式,例如WMV 9、Quick Time、DivX、Xvid等。MPEG-4大部份功能都留待開發者決定採用是否。這意味著整個格式的功能不一定被某個程式所完全函括。因此,這個格式有所謂配置(profile)及级别(level),定义了MPEG-4应用于不同平台时的功能集合。.

新!!: H.263和MPEG-4 · 查看更多 »

RTP

RTP可以解作:.

新!!: H.263和RTP · 查看更多 »

RTSP

#重定向 即時串流協定.

新!!: H.263和RTSP · 查看更多 »

SIP

SIP 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H.263和SIP · 查看更多 »

比特率

在电信和计算领域,比特率(Bit rate,变量R)是单位时间内传输送或处理的比特的数量。比特率经常在电信领域用作连接速度、传输速度、信息传输速率和数字带宽容量的同义词。 在数字多媒体领域,比特率是单位时间播放连续的媒体如压缩后的音频或视频的比特数量。在这个意义上讲,它相当于术语数字带宽消耗量,或吞吐量。 比特率规定使用「比特每秒」(bit/s或bps)为单位,经常和国际单位制词头关联在一起,如「千」(kbit/s或kbps),「兆」(百萬)(Mbit/s或Mbps),「吉」(Gbit/s或Gbps)和「太」(Tbit/s或Tbps)。 虽然经常作为“速度”的参考,比特率并不测量“‘距离’/时间”,而是被傳輸或者被处理的“‘二進制碼數量’/时间”,所以应该把它和传播速度区分开来,传播速度依赖于传输的介质并且有通常的物理意义。 毛比特率或粗比特率是每秒物理传送的总数量,包括了有效的数据和协议头。而净比特率或有效比特率是在物理层上的一个参考点来测量的,不包括底层的协议头,比如冗余的信道编码(前向错误纠正)。.

新!!: H.263和比特率 · 查看更多 »

流媒体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將一連串的媒體資料壓縮後,經過網路分段傳送資料,在網路上即時傳輸影音以供觀賞的一種技術與過程,此技术使得資料封包得以像流水一样发送;如果不使用此技术,就必须在使用前下载整个媒体文件。 流媒体文件一般定义在bit階層,因此串流封包并不一定必须按照字节对齐,虽然通常的媒体文件都是按照这种字节对齐的方式打包的。流媒体的三大操作平台是微软公司、RealNetworks、苹果公司提供的。.

新!!: H.263和流媒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H.263v2H263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