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世紀日食列表

指数 20世紀日食列表

20世紀日食列表是一個介紹20世紀的日食列表。在20世紀,總共發生了228日日食,其中有78次日偏食,73次日環食,71次日全食和6次全環食。.

304 关系: 加拿大加拉帕戈斯努勒維特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南美洲南非南极洲墨西哥夏威夷州大韩民国委內瑞拉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尤卡坦半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巴拿马巴拉圭中南半島中东中亚中國中美洲中非东南亚东非亚洲伯利兹俄罗斯土耳其北坡自治市鎮北亚北美洲北非北歐列表哥伦比亚冰岛几内亚玻利維亞秘鲁美國美拉尼西亚留尼汪菲律宾非洲西亚西北地區西班牙...西非西欧马达加斯加马来半岛马来西亚越南阿拉斯加州葛摩英国格陵兰楚科奇海欧洲毛德皇后地毛里求斯澳大利亚澳洲斯堪的纳维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里蘭卡新西兰新斯科舍省日食日本愛德華王子島智利1901年11月11日日食1901年5月18日日食1902年10月31日日食1902年4月8日日食1902年5月7日日食1903年3月29日日食1903年9月21日日食1904年3月17日日食1904年9月9日日食1905年3月6日日食1905年8月30日日食1906年2月23日日食1906年7月21日日食1906年8月20日日食1907年1月14日日食1907年7月10日日食1908年12月23日日食1908年1月3日日食1908年6月28日日食1909年12月12日日食1909年6月17日日食1910年11月2日日食1910年5月9日日食1911年10月22日日食1911年4月28日日食1912年10月10日日食1912年4月17日日食1913年4月6日日食1913年8月31日日食1913年9月30日日食1914年2月25日日食1914年8月21日日食1915年2月14日日食1915年8月10日日食1916年12月24日日食1916年2月3日日食1916年7月30日日食1917年12月14日日食1917年1月23日日食1917年6月19日日食1917年7月19日日食1918年12月3日日食1918年6月8日日食1919年11月22日日食1919年5月29日日食1920年11月10日日食1920年5月18日日食1921年10月1日日食1921年4月8日日食1922年3月28日日食1922年9月21日日食1923年3月17日日食1923年9月10日日食1924年3月5日日食1924年7月31日日食1924年8月30日日食1925年1月24日日食1925年7月20日日食1926年1月14日日食1926年7月9日日食1927年12月24日日食1927年1月3日日食1927年6月29日日食1928年11月12日日食1928年5月19日日食1928年6月17日日食1929年11月1日日食1929年5月9日日食1930年10月21日日食1930年4月28日日食1931年10月11日日食1931年4月18日日食1931年9月12日日食1932年3月7日日食1932年8月31日日食1933年2月24日日食1933年8月21日日食1934年2月14日日食1934年8月10日日食1935年12月25日日食1935年1月5日日食1935年2月3日日食1935年6月30日日食1935年7月30日日食1936年12月13日日食1936年6月19日日食1937年12月2日日食1937年6月8日日食1938年11月21日日食1938年5月29日日食1939年10月12日日食1939年4月19日日食1940年10月1日日食1940年4月7日日食1941年3月27日日食1941年9月21日日食1942年3月16日日食1942年8月12日日食1942年9月10日日食1943年2月4日日食1943年8月1日日食1944年1月25日日食1944年7月20日日食1945年1月14日日食1945年7月9日日食1946年11月23日日食1946年1月3日日食1946年5月30日日食1946年6月29日日食1947年11月12日日食1947年5月20日日食1948年11月1日日食1948年5月9日日食1949年10月21日日食1949年4月28日日食1950年3月18日日食1950年9月12日日食1951年3月7日日食1951年9月1日日食1952年2月25日日食1952年8月20日日食1953年2月14日日食1953年7月11日日食1953年8月9日日食1954年12月25日日食1954年1月5日日食1954年6月30日日食1955年12月14日日食1955年6月20日日食1956年12月2日日食1956年6月8日日食1957年10月23日日食1957年4月30日日食1958年10月12日日食1958年4月19日日食1959年10月2日日食1959年4月8日日食1960年3月27日日食1960年9月20日日食1961年2月15日日食1961年8月11日日食1962年2月5日日食1962年7月31日日食1963年1月25日日食1963年7月20日日食1964年12月4日日食1964年1月14日日食1964年6月10日日食1964年7月9日日食1965年11月23日日食1965年5月30日日食1966年11月12日日食1966年5月20日日食1967年11月2日日食1967年5月9日日食1968年3月28日日食1968年9月22日日食1969年3月18日日食1969年9月11日日食1970年3月7日日食1970年8月31日日食1971年2月25日日食1971年7月22日日食1971年8月20日日食1972年1月16日日食1972年7月10日日食1973年12月24日日食1973年1月4日日食1973年6月30日日食1974年12月13日日食1974年6月20日日食1975年11月3日日食1975年5月11日日食1976年10月23日日食1976年4月29日日食1977年10月12日日食1977年4月18日日食1978年10月2日日食1978年4月7日日食1979年2月26日日食1979年8月22日日食1980年2月16日日食1980年8月10日日食1981年2月4日日食1981年7月31日日食1982年12月15日日食1982年1月25日日食1982年6月21日日食1982年7月20日日食1983年12月4日日食1983年6月11日日食1984年11月22日日食1984年5月30日日食1985年11月12日日食1985年5月19日日食1986年10月3日日食1986年4月9日日食1987年3月29日日食1987年9月23日日食1988年3月18日日食1988年9月11日日食1989年3月7日日食1989年8月31日日食1990年1月26日日食1990年7月22日日食1991年1月15日日食1991年7月11日日食1992年12月24日日食1992年1月4日日食1992年6月30日日食1993年11月13日日食1993年5月21日日食1994年11月3日日食1994年5月10日日食1995年10月24日日食1995年4月29日日食1996年10月12日日食1996年4月17日日食1997年3月9日日食1997年9月2日日食1998年2月26日日食1998年8月22日日食1999年2月16日日食1999年8月11日日食2000年12月25日日食2000年2月5日日食2000年7月1日日食2000年7月31日日食20世纪 扩展索引 (254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拉帕戈斯

加拉帕戈斯可以指:.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加拉帕戈斯 · 查看更多 »

努勒維特

#重定向 努納武特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努勒維特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墨西哥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夏威夷語:Mokuʻāina o Hawaiʻi,State of Hawaii)在1959年8月21日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由夏威夷群島所組成,位於北太平洋中,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屬於太平洋沿岸地區。首府為檀香山。在1778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 夏威夷是距今最近加入美國的州份,與美國其他各州有著明顯的區別:它除了是美國最南方的州外,也是美國唯一一個全部位於熱帶的州;它與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各州中,僅有的兩個不與其他各州相連的州份,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任何土地位在美洲大陸的州。論美國所有領土而言,夏威夷州是除了美國海外屬地和群島以外,最南端的一州,但非最南端的領土(美國最南端的領土在美屬薩摩亞群島)。在族群分佈上,它是兩個非白種人居多數州份的其中之一,比起其他各州,夏威夷州擁有最大的亞裔人口比例。生態及農業方面,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瀕危物種的地方,也是美國唯一生產咖啡具有工業規模的州份。.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夏威夷州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委內瑞拉 · 查看更多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FSM)又名米克羅尼西亞,为西太平洋岛国,属于加罗林群岛,全国陆地面积702平方公里。全国有607个岛屿,波纳佩岛为最大的岛屿,首都帕利基尔位于该岛上。.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查看更多 »

尤卡坦半岛

加敦半島(),位於中美洲北部、墨西哥东南部的半岛,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将加勒比海从墨西哥湾中分离出。东靠加勒比海,西临墨西哥湾、坎佩切湾,东北隔尤卡坦海峡与古巴相望,面积達19.76万平方公里。半岛大部分属于墨西哥的坎佩切州、金塔纳罗奥州和尤卡坦州,中南部和东南部分属危地马拉佩滕省和伯利兹。尤卡坦半岛大体上与玛雅文明的影响范围一致。直至今日,玛雅人以及带有部分玛雅血统的混血儿仍然占据该半岛的很大一部分人口,并且玛雅语仍然被广泛使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尤卡坦半岛 · 查看更多 »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通称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皮钦语:Papua Niugini;希里摩图语:Papua Niu Gini),简称巴新,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國家,主要涵蓋新幾內亞島東半部,西鄰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省,南部和東部分別與澳洲和所羅門群島隔海相望。.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araguay,Tetã Paraguái)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巴拉圭 · 查看更多 »

中南半島

中南半岛(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支半岛,L'indochine; Indochina 或Indo-China),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中南半島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美洲

中美洲是一個地理概念,依據不同的劃分法,屬於北美洲或南美洲的一部份,一般指連接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地峽,現有七至八個國家。.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中美洲 · 查看更多 »

中非

中非可有以下含義:.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中非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东非

东非即东部非洲地区,根據聯合國的次分區共有19個国家或屬地:.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东非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伯利兹

伯--利兹(Belize),中美洲国家之一,也是該區(不包含加勒比地區)唯一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貝里斯西北部与墨西哥接壤,西部和南部与危地馬拉接壤,东临洪都拉斯湾,与洪都拉斯隔湾相望,两国最近距离只有75公里。貝里斯旧称英属洪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1981年脫離英國獨立,而貝里斯之名来自该国的河流貝里斯河及最大的城市貝里斯市,该市曾為貝里斯首都。目前首都為貝爾莫潘。.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伯利兹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北坡自治市鎮

北坡自治市鎮(North Slope Borough)是阿拉斯加州一個行政區,位於阿拉斯加北坡(鎮名的來源),東鄰加拿大育空地區。面積245,436平方公里,是美國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單位 (育空-科尤庫克人口普查區面積更大,但並無縣級政府)。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7,385人。鎮治巴羅(Barrow)。.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北坡自治市鎮 · 查看更多 »

北亚

北亚有時被稱為西伯利亞,是亞洲次區域,由西伯利亞和俄羅斯遠東組成,位於俄羅斯亞洲地區 - 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以及阿尔泰山脉以北的地区。該地區有時也被稱為亞洲俄羅斯(相對於西部較小但人口密度較高的歐洲俄羅斯)。北亞的總人口約為3300萬。北亞占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亦佔俄羅斯領土的75%以上,但僅佔俄羅斯人口的22%,密度為2.5人/平方英里(6.5人/平方英里)。 过去亦有将蒙古包括入北亚的范围内,但一般来说,北亚只是指俄罗斯亚洲部分,並不包括蒙古地区。.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北亚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北非

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一般包括下列国家和地区:.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北非 · 查看更多 »

北歐

北歐是地理上对歐洲北部的簡稱,一般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北歐 · 查看更多 »

列表

#重定向 表格.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列表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Colombia)是南美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它的北部是加勒比海,东部与委内瑞拉接壤,东南方是巴西,南方有秘鲁和厄瓜多尔,西部是巴拿马和太平洋。.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哥伦比亚 · 查看更多 »

冰岛

冰岛(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万,儘管面積不大,卻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少的其中之一。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質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气温适中。 根据《》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814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人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冰岛亦曾是该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漁業的工业化以及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带来了冰岛的繁荣,1990年代冰岛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冰岛加入了歐洲經濟區,其经济结构也因金融服务业的引入而趋向多元化。 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區、北歐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冰岛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税率较低,并且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境内的银行国有化,冰島幣值都大幅貶值。 冰岛文化与其他北欧斯堪地纳维亚文化有很深渊源,大多数冰岛人是斯堪地纳维亚人和盖尔人的后裔。冰岛语属北日耳曼语支,起源于古諾爾斯語并与法罗语及挪威西部方言接近。冰岛的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冰岛菜、诗歌和中世纪的冰岛萨迦。在北约成员国中,冰岛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備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巡部隊。.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冰岛 · 查看更多 »

几内亚

几内亚(正式名稱:几内亚共和國,République de Guiné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南接科特迪瓦,南臨利比里亞,西及塞拉利昂,北鄰几内亚比索、塞内加尔,北和東北與馬里接壤。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在几内亚发源。几内亚本来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几内亚湾以北的整个地区,它来源于柏柏尔语,意思大约是“黑人的国家”。.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玻利維亞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Bulibya Wuliwiya,Wuliwya Suyu,Tetã Volívia)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欧洲殖民之前,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地区屬於印加帝国—美洲前哥伦布时期轄境最大的国家。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了该地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这个地方称为「上秘鲁」(Upper Peru),由秘鲁总督区管理。在1809年宣布独立、经过16年的战争后,1825年8月6日成立共和国,國名源於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维亚一直困于独裁、政治不稳和经济不佳。.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玻利維亞 · 查看更多 »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秘鲁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拉尼西亚

美拉尼西亚(Melanesia,源於希腊语Μελανησία)是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其餘兩個為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亞),意为“黑人群岛”。由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斐济群岛等组成。陆地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各岛多火山。.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美拉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留尼汪

留尼汪(La Réunion)是一座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島。為法国的海外大区之一,位置為。下辖一个省,即留尼汪省。東邊約190公里是模里西斯群島,西邊則與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相距650公里。 留尼旺島面積2,51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7公里。除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均属山地和高原,島上高峰約3,019公尺,是為火山峰(鄰近內日峰死火山,標高3069公尺)。沿岸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內部山地為高山氣候,溫和涼爽。最熱月平均氣溫26℃,最冷月20℃。5至11月為乾季,11月至次年4月為雨季。 有歷史學家認為,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可能已在留尼汪島定居。1513年,留尼旺島被葡萄牙人發現。1649年,法國开始統治,在島上建立航海站,1810年由英國佔領,1815年英國將該島交還給法國,1848年定名為留尼旺島,1946年法國宣布留尼旺為海外省,目前是法国的海外大区之一。 除了留尼旺島外,留尼旺海外大区還統轄了5個島嶼︰新胡安島、歐羅巴島、印度礁、格洛里厄斯群島和特羅姆蘭島。前四個島之主權與馬達加斯加有爭議,最後一個島與模里西斯有爭議。 島上人口密度很高。除了法國白人外,還有華人、印度人和黑人,但由於法國禁止在人口普查中紀錄種族分布,各族的人口並無具體統計。 法語是官方語言,少數人通曉英語。94%人信奉天主教。首府(Préfecture)是位於島北岸的聖丹尼。 留尼汪岛的传统菜餚包括米饭, 豆类, 肉或者鱼, 尖椒。輔以香料,如说莪,柠檬草, 酸豆, 咖喱等。由於人口組成多元,料理呈現相當多樣,如用咖哩是受印度移民影響, 炒面是受中國移民影响, 用木薯或玉米做蛋糕則係非洲移民所致。 由於大多留尼汪岛的食品进口自法国, 现時亦有不少料理與法國本土一般。 經濟以農業、漁業、旅遊業為主,農業上主要種植經濟作物甘蔗、香草和天竺葵等,用以生產蔗糖、天竺葵精油;後者是許多法製精油與香水的產地。工業化程度較低,製糖為主要工業。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法國援助。貨幣使用歐元。 留尼旺島有小歐洲之稱,是度假勝地,留尼旺最著名的就是火山,目前仍有活火山拉夫艾斯經常爆發,而且噴出岩漿往往持續數月之久,為重要觀光景點。.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留尼汪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西北地區

西北是處於西及北之間的方向,西北地區則一般用於地理,指位於某區域西北方向部分的地域。而實際上這名稱可以指:.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西北地區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非

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陆南北分界线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区,为地理、人种和文化过渡地带。 非洲大陆南大西洋海岸线在这一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黄金海岸而闻名。奴隶贸易在这里被人操纵,现在绝大多数非洲裔美国人就是当时从西非贩运到美国的奴隶的后代。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区大部分为热带地区和热带雨林,以前人们沿这条海岸线穿行这一地区。聯合國西部非洲次分區包括十六個國家和一個屬地:.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西非 · 查看更多 »

西欧

西欧是指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三部分。本区位于歐亞大陸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在冷战时期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西欧 · 查看更多 »

马达加斯加

达加斯加共和国(Repoblikan'i Madagasikar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简称马达加斯加,前称,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近海的印度洋岛屿国家,该国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及其周边多个比较小的岛屿。冈瓦那超大陆在早侏罗纪解体后,马达加斯加岛在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板块分裂,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对隔离的自然条件下演化。马达加斯加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90%的野生动植物都是该国独有。但是,岛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日益受到迅速增长人口侵占的威胁。 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间,南岛民族从婆罗洲乘浮架独木舟前来,马达加斯加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1000年左右,班图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移居此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多个族群陆续前来当地定居,每个族群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持久的风景线。马达加斯加族群通常可以划分成18或更多个较小的族裔团体,其中又以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所占规模最大。 马达加斯加岛曾长期由零散的社会政治联盟统治。从19世纪开始,岛上大部分地区都由一系列的伊默里纳贵族统一成马达加斯加王国加以统治。1897年,该岛成为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君主政体随之土崩瓦解,之后一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称为共和国,先后经历四大宪政时期。1992年起,该国开始正式由以首都塔那那利佛为中心的宪政民主政体统领。但是,经选举上台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9年的民众起义中被迫辞职,总统权力于2009年3月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举乃是一场政变。 截至2014年4月,马达加斯加人口刚超过2300万,其中90%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该国有两种官方语言,分别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生态旅游和农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对教育、卫生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则都是马达加斯加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在拉瓦卢马纳纳的统治下,这些投资使该国经济大幅增长,但利益的分配存在失衡,导致贫困人口和中层阶级间因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关系紧张。.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马达加斯加 · 查看更多 »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马来半岛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Alaska,)是美國位於北美洲最西北端的聯邦州。州以東與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相鄰,最西端位於阿圖島,並與俄羅斯在白令海峽以西有一海上邊界。以北有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是北冰洋最南的部分。太平洋位於其南側和西南側。此州也是美國最大的州,也是第7大行政區劃。另外,阿拉斯加州也是人口第3少和最稀疏的州份。然而阿拉斯加仍然是北美洲北緯60度線以北人口最多的領土,其人口(根據2015年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有738,432人)比加拿大北部及格陵蘭的總和還要多四倍餘。阿拉斯加州接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阿拉斯加州經濟分別由漁業、天然氣和石油工業壟斷,該州有許多此類資源。軍事基地和旅遊業也貢獻了一定部分的。 美國在1867年3月30日以720萬美元自俄羅斯帝國購買阿拉斯加,大約每英畝2美分(每平方公里4.74美元)。購下後經過若干次行政易手,在1912年5月11日成為建制領地。此州在1959年1月3日加入美國,成為第49個州。.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阿拉斯加州 · 查看更多 »

葛摩

科摩罗(Comores;جزر القمر), 全称科摩罗联盟(Union des Comores;الاتّحاد القمريّ),是非洲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阿拉伯国家岛国,位于莫桑比克海峡北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之间。主要领土为三座火山岛:大科摩罗島、莫埃利岛(Mohéli)以及昂儒昂岛(Anjouan)。另外科摩罗联盟政府宣称法国统治的马约特岛也属于科摩罗。科摩罗的领土还包括了其他许多小型岛屿。国名科摩罗来源于阿拉伯语al-qamar,意为月亮,在科摩罗的国旗上可以看到月亮的标志。.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葛摩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楚科奇海

楚科奇海(俄语:Чуко́тское мо́ре)是北冰洋的一个边缘海,位于楚科奇半岛和阿拉斯加之间。其西界是弗兰格尔岛边的德朗海峡,东界是将其与波弗特海分开的阿拉斯加的巴罗角,通过南面的白令海峡连接白令海和太平洋。楚科奇海的主要港口为俄国的楚科奇自治区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由西北到东南向东倾斜穿过楚科奇海,避免穿过弗兰格尔岛和俄罗斯本土的楚科奇自治区。.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楚科奇海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毛德皇后地

毛德皇后地(英語:Queen Maud Land),南极洲大陆东部一区域,位于西經20度至東經45度之间,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挪威于1938年1月14日对其提出主权要求,但根据南极条约被冻结。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挪威王后毛德王后为其命名。 二战期间,德国对东经20度至西经10度的南极大陆提出领土要求,并曾入侵毛德皇后地,扣留了挪威在当地的研究人员。.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毛德皇后地 · 查看更多 »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共和国(Republic of Mauritius;République de Maurice;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Repiblik Moris)位于印度洋的西南方,於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以东约900公里,距非洲大陆2,200公里。除毛里求斯本岛外,其国土还包括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岛、罗德里格斯岛以及阿加莱加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斯岛以及毛里求斯岛西南方200公里的法属留尼汪岛共同组成了马斯克林群岛。毛里求斯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首都是路易港。 英国人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夺取了毛里求斯的统治权,统治直到1968年毛里求斯独立为止。独立后的毛里求斯以议会共和制立国,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非洲联盟、法语圈国际组织、英联邦等国际组织成员。 毛里求斯没有原住民,现在的人口由多样种族组成:印度裔、非洲裔、亞裔以及法裔。毛里求斯的主要语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法语和英语。英语是法定官方语言,但流通的主要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和法语。报纸和电视节目也主要使用法语。此外,亚洲语言也在亚裔人群中通行。 毛里求斯岛曾经是世界上仅有的渡渡鸟栖息地,但在欧洲殖民者来到毛里求斯后不到80年,就因为殖民者的捕猎而灭绝。.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毛里求斯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Skandinavía),又譯--,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則包含丹麦。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纳维亚,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芬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北歐國家因其與丹麥、挪威和瑞典相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時也被視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時這些對斯堪的納維亞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Nordics)才是對北歐五個國家的合宜統稱。.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斯堪的纳维亚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丹麥語:Skandinaviske halvø,瑞典語:Skandinaviska halvön,挪威語:Den skandinaviske halvøy,芬兰語:Skandinavian niemimaa),位于欧洲西北角,其濒临波罗的海、挪威海及北欧巴伦支海,与俄罗斯和芬兰北部接壤,北至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两个国家即西部的挪威和南边的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恒于两个国家之间,整个半岛长1850公里,面积7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半岛西部属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部地势较平整,半岛的气候属温带气候,其北端严寒。.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斯里蘭卡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新斯科舍省

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Nouvelle-Écosse),簡稱新省或諾省, 是加拿大東南岸的省份;當地華人稱為斯高沙省、新斯高沙省或諾--華斯高沙省,當地華人簡稱諾省;中國大陸稱新--斯科舍省;台灣稱新--斯科細亞省,面積55,283平方公里,是全國第二小的省份。该省主要包括新斯科舍半岛和北部的布雷顿角岛。 根據2007年12月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地人口有903,090人(其中华人有3,365人),是三個東部沿海省份(另外兩個分別是新伯倫瑞克和愛德華王子島)中最多的。新斯科舍的首府是哈利法克斯市,是該地區的經濟及文化中心。.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新斯科舍省 · 查看更多 »

日食

--,是一种天文現象,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 日食分為三種,包括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其中較罕見的是全環食,只發生在地球表面與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的情形下,這時不同地區會出現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環食三種不同的日食。日全食經常吸引許多遊客和天文愛好者特地到海外去觀賞日全食。例如,在1999年8月11日日食發生在歐洲的日全食,吸引了非常多觀光客特地前去觀賞,也有旅行社推出專門為這些遊客設計的行程。.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日食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王子島

#重定向 愛德華王子島省.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愛德華王子島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1901年11月11日日食

1901年11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1年11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義大利、英屬馬爾他、鄂圖曼屬的黎波里塔尼亞、埃及、奥斯曼帝国、舍邁爾山酋長國、亞丁保護國、馬斯喀特和阿曼、英屬印度、英屬錫蘭、暹羅、法屬印度支那、西沙群岛、美屬菲律賓,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大部、非洲中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環食是1665年1月16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會在1919年11月22日打破。.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1年11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1年5月18日日食

1901年5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01年5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法屬馬達加斯加、留尼汪、英屬模里西斯、荷屬東印度、英屬紐幾內亞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南部、亚洲東南部、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全食是自1886年8月29日以來最長的一次,而1919年5月29日就會有更長的日全食發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1年5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2年10月31日日食

1902年10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02年10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2年10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2年4月8日日食

1902年4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02年4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加拿大西北部和阿拉斯加特區極東北角。.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2年4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2年5月7日日食

1902年5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02年5月7日(東半球爲5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玻里尼西亞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2年5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3年3月29日日食

1903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3年3月29日(西半球爲3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中國、俄國、加拿大,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中東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3年3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3年9月21日日食

1903年9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03年9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南极洲威爾克斯地和維多利亞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极洲的一部分、非洲東南部、澳大利亚南部、新西兰中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3年9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4年3月17日日食

1904年3月17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4年3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德屬東非、葡屬東非、法屬葛摩、英屬塞席爾、英屬模里西斯、英屬印度洋領地、荷屬東印度、暹羅、法屬印度支那、西沙群岛、美屬菲律賓、日本,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半部、亚洲東南半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4年3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4年9月9日日食

1904年9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04年9月9日(東半球爲9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德屬新幾內亞和智利,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西部和太平洋大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4年9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5年3月6日日食

1905年3月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5年3月6日(西半球的日偏食區域大多爲3月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亞、新赫布里底,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南部、馬來群島東南半部、澳大拉西亞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5年3月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5年8月30日日食

1905年8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05年8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紐芬蘭、西班牙、法屬阿爾及利亞、法屬突尼西亞、鄂圖曼屬的黎波里塔尼亞、埃及赫迪夫領、鄂圖曼帝國、舍邁爾山酋長國、亞丁保護國、馬斯喀特和阿曼,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中東部、整個欧洲、亚洲中西部、非洲中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5年8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6年2月23日日食

1906年2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06年2月23日(南极洲靠近國際日期變更線東側的部分地區爲2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大部和澳大利亚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6年2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6年7月21日日食

1906年7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06年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美洲東南部和南極半島極北端。.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6年7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6年8月20日日食

1906年8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06年8月20日(北美洲大多爲8月1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和俄國北端。.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6年8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7年1月14日日食

1907年1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07年1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俄國和中國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欧洲東南部、亚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7年1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7年7月10日日食

1907年7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7年7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玻利維亞、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南美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7年7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8年12月23日日食

1908年12月23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08年12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日全食未經過陸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非洲南部、整個南极洲。.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8年12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8年1月3日日食

1908年1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08年1月3日(東半球爲1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德屬新幾內亞、英屬西太平洋領地、英屬萊恩群島、英屬菲尼克斯群岛、哥斯达黎加,日偏食則覆蓋了太平洋大部、中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8年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8年6月28日日食

1908年6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8年6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大部分和大西洋中北部兩岸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8年6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9年12月12日日食

1909年12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09年12月12日(東半球大多爲1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絕大部分、澳大利亚東南部、新西兰中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9年12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9年6月17日日食

1909年6月17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09年6月17日(東半球大多爲6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俄國和格陵兰,日全食經過了俄國、加拿大、格陵兰,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北半部、北美地區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09年6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0年11月2日日食

1910年11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0年11月2日(西半球爲11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北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0年11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0年5月9日日食

1910年5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0年5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南极洲威爾克斯地和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澳大利亚、馬來群島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0年5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1年10月22日日食

1911年10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1年10月22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10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俄國、中國、法屬印度支那、美屬菲律賓、荷屬東印度、巴布亞領地、英屬西太平洋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大部、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1年10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1年4月28日日食

1911年4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1年4月28日(東半球爲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澳大利亚、東加、美屬薩摩亞、库克群岛,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大部分、北美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1年4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2年10月10日日食

1912年10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12年10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秘鲁、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2年10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2年4月17日日食

1912年4月17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12年4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委內瑞拉、巴西、英屬蓋亞那、荷屬蓋亞那、馬德拉群島、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罗斯,日全食經過了葡萄牙、西班牙,日偏食則覆蓋了中、北大西洋兩岸直至歐亞大陸中西部的區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2年4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3年4月6日日食

1913年4月6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3年4月6日(俄國東北部爲4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3年4月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3年8月31日日食

1913年8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3年8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東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3年8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3年9月30日日食

1913年9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3年9月30日(西半球大多爲9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非洲東南部和南极洲的一部分。.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3年9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4年2月25日日食

1914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4年2月25日(包括整個環食帶在內的西半球大多爲2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毛德皇后地和玛丽·伯德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极洲大部、太平洋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4年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4年8月21日日食

1914年8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4年8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格陵兰、挪威、瑞典、俄國、鄂圖曼帝國、波斯、英屬印度,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北部、整個欧洲、亚洲中西部、非洲東北半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4年8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5年2月14日日食

1915年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5年2月14日(當天也是春節,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荷屬東印度、德屬新幾內亞、日本南洋廳,日偏食則覆蓋了馬來群島、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5年2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5年8月10日日食

1915年8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5年8月10日(東半球爲8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日本母岛列岛,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部、太平洋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5年8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6年12月24日日食

1916年12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6年12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南极洲靠近非洲的一小片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6年12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6年2月3日日食

1916年2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6年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哥伦比亚、委內瑞拉、瓜德罗普,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大部分及大西洋東北岸的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6年2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6年7月30日日食

1916年7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6年7月30日(西半球爲7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澳大利亚、馬來群島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6年7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7年12月14日日食

1917年1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7年12月14日(南极洲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的部分區域爲1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南極半島、威爾克斯地、維多利亞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南极洲、南美洲東南部、澳大利亚西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17年共有4次。其中包括3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也是其中唯一一次日環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7年12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7年1月23日日食

1917年1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7年1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17年共有4次。其中包括3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7年1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7年6月19日日食

1917年6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7年6月19日(俄國東北部爲6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和歐亞大陸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17年共有4次。其中包括3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下一次日食,1917年7月19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7年6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7年7月19日日食

1917年7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7年7月1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靠近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17年共有4次。其中包括3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上一次日食,1917年6月19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7年7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8年12月3日日食

1918年12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8年1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乌拉圭、西南非洲、葡屬西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非洲西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8年12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8年6月8日日食

1918年6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8年6月8日(亚洲大多爲6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美国、英屬巴哈馬,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北部、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8年6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9年11月22日日食

1919年11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9年11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美国、墨西哥、古巴、英屬巴哈馬、英屬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委內瑞拉、英屬向風群島、英屬千里達及托巴哥、葡屬幾內亞、法屬西非、英屬甘比亞、法屬阿爾及利亞,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中北部和大西洋東岸的部分地區。此次日環食是1647年1月5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會在1937年12月2日打破。.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9年11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9年5月29日日食

1919年5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9年5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巴西、利比里亚、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西屬幾內亞、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尼亞薩蘭、德屬東非、葡屬東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非洲兩大洲的大部分及部分周邊地區。此次日全食發生時,位於巴西索布拉爾和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普林西比島的兩支觀測隊分別拍攝了太阳附近的星光照片,發現星光受太阳引力發生彎曲,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所提出的引力透镜效應。此次日全食是自1416年5月27日以來最長的一次,但1937年6月8日就會有更長的日全食發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19年5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0年11月10日日食

1920年11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0年11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區大部、欧洲西部、非洲西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0年11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0年5月18日日食

1920年5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0年5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澳大利亚大部、印度洋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0年5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1年10月1日日食

1921年10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1年10月1日(南极洲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極小的日偏食區域爲10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南极洲南極半島、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麥克羅伯特森地、威爾克斯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及南极洲的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1年10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1年4月8日日食

1921年4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1年4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英国、挪威、蘇俄,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中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1年4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2年3月28日日食

1922年3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2年3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巴西、法屬西非、英屬甘比亞、法屬阿爾及利亞、意属利比亚、埃及、漢志王國、內志蘇丹國、英屬科威特,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欧洲大部、非洲中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2年3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2年9月21日日食

1922年9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2年9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埃塞俄比亚、義屬索馬利蘭、英屬馬爾地夫、海峡殖民地圣诞岛、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部、亚洲南部、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2年9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3年3月17日日食

1923年3月17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23年3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福克兰群岛、垂斯坦昆哈戈夫岛、西南非洲、貝專納、南羅德西亞、葡屬東非、尼亞薩蘭、法屬馬達加斯加,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3年3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3年9月10日日食

1923年9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3年9月10日(東半球爲9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舍子古丹島、美国、墨西哥、英屬宏都拉斯、洪都拉斯天鵝群島、哥伦比亚塞拉尼拉淺灘和巴霍努埃沃淺灘,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3年9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4年3月5日日食

1924年3月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4年3月5日(東半球大多爲3月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非洲南部、南极洲的一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4年3月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4年7月31日日食

1924年7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4年7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太平洋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4年7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4年8月30日日食

1924年8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4年8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北部、格陵兰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4年8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5年1月24日日食

1925年1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5年1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和美国,日偏食則覆蓋了北大西洋兩岸的廣大區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5年1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5年7月20日日食

1925年7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5年7月20日(東半球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新西兰和法屬玻里尼西亞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的大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5年7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6年1月14日日食

1926年1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6年1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英埃蘇丹、英屬烏干達、英屬肯亞、義屬索馬利蘭、英屬塞席爾、荷屬東印度、北婆羅洲、美屬菲律賓,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中東部、亚洲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6年1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6年7月9日日食

1926年7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6年7月9日(東半球爲7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日本南洋廳的部分島嶼、威克島、中途島,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部、太平洋中北部、美国西南半部、中美洲的部分地區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6年7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7年12月24日日食

1927年12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7年12月24日(西半球大多爲12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絕大部分。.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7年12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7年1月3日日食

1927年1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7年1月3日(東半球爲1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新西兰、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太平洋中南部、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7年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7年6月29日日食

1927年6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7年6月29日(北美洲西北部大多爲6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英国、挪威、瑞典、芬兰、苏联、阿拉斯加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欧洲、亚洲北半部、北美洲北部、非洲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7年6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8年11月12日日食

1928年11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8年11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8年11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8年5月19日日食

1928年5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8年5月1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只經過了南极洲毛德皇后地以北的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南端、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8年5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8年6月17日日食

1928年6月17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8年6月17日(苏联北部的部分地區爲6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苏联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8年6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9年11月1日日食

1929年11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9年11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西屬撒哈拉、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多哥蘭、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英屬坦干伊加、英屬塞席爾,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西南部、整個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9年11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9年5月9日日食

1929年5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9年5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荷屬東印度、馬來聯邦、暹羅、法屬印度支那、南沙群島、美屬菲律賓、日本南洋廳,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南部、亚洲東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29年5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0年10月21日日食

1930年10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0年10月21日(東半球爲10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東加、智利、阿根廷,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0年10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0年4月28日日食

1930年4月28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30年4月28日(苏联東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日環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紐芬蘭,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0年4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1年10月11日日食

1931年10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1年10月11日(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南极洲一小部分爲10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美洲中南部和南极洲的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1年10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1年4月18日日食

1931年4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1年4月18日(西半球大多爲4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中東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1年4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1年9月12日日食

1931年9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1年9月12日(西半球爲9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楚科奇半島和阿拉斯加中西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1年9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2年3月7日日食

1932年3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32年3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和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馬來群島中南部、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2年3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2年8月31日日食

1932年8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2年8月31日(東半球爲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和美国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北美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2年8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3年2月24日日食

1933年2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3年2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葡屬西非、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英埃蘇丹、埃塞俄比亚、法屬索馬利蘭、意屬厄立特里亞、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亞丁保護國、英屬印度亞丁省,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3年2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3年8月21日日食

1933年8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3年8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意属利比亚、埃及、巴勒斯坦託管地、法屬敘利亞託管地、伊拉克、波斯、阿富汗、英屬印度、暹羅、荷屬東印度、北婆羅洲、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3年8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4年2月14日日食

1934年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4年2月14日(當天也是春節,而西半球爲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荷屬東印度、北婆羅洲、日本南洋廳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部、澳大利亚、太平洋中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4年2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4年8月10日日食

1934年8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4年8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葡屬西非、西南非洲、北羅德西亞、貝專納、尼亞薩蘭、南非、葡屬東非,日偏食則覆蓋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4年8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5年12月25日日食

1935年1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5年12月25日(東半球大多爲12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維多利亞地、威爾克斯地、麥克羅伯特森地、恩德比地、毛德皇后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幾乎整個南极洲、新西兰絕大部分、南美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35年共有5次,是20世紀唯一發生日食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4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五次,即最後一次,也是其中唯一一次日環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5年1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5年1月5日日食

1935年1月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35年1月5日(日食帶內均爲1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僅出現在太平洋東南部的極小區域。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35年共有5次,是20世紀唯一發生日食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4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一次,距下一次日食,1935年2月3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5年1月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5年2月3日日食

1935年2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5年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35年共有5次,是20世紀唯一發生日食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4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上一次日食,1935年1月5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5年2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5年6月30日日食

1935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5年6月30日(苏联東北部爲7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北部、北美洲東北部等地。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35年共有5次,是20世紀唯一發生日食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4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下一次日食,1935年7月30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5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5年7月30日日食

1935年7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5年7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毛德皇后地北部海岸。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35年共有5次,是20世紀唯一發生日食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4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距上一次日食,1935年6月30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5年7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6年12月13日日食

1936年12月1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6年12月13日(東半球爲12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皮特凯恩群岛,日偏食則覆蓋了澳大拉西亞、太平洋中南部諸島嶼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6年12月1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6年6月19日日食

1936年6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6年6月19日(北美洲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6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希腊、土耳其、苏联、中国和日本,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苏联和日本等國境內均有本國及外國科學家做了觀測,而由於中国的日全食出現區域遠在邊疆,且處於當時被满洲国控制的區域,所以中国科學家並未在國內觀測,而前往苏联和日本觀測。.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6年6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7年12月2日日食

1937年12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7年12月2日(東半球爲1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日本和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太平洋中北部及其兩岸部分地區。此次日環食是1628年12月25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會在1955年12月14日打破。.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7年12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7年6月8日日食

1937年6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7年6月8日(東半球爲6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和秘鲁,日偏食則覆蓋了太平洋大部、美国南部、中美洲絕大部分、南美洲西半部。此次日全食是自1098年7月1日以來最長的一次,但1955年6月20日就會有更長的日全食發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7年6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8年11月21日日食

1938年11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8年11月21日(東半球爲11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北部、北美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8年11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8年5月29日日食

1938年5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8年5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南奧克尼群島和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8年5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9年10月12日日食

1939年10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9年10月12日(東半球大多爲10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南极洲維多利亞地、麥克羅伯特森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澳大利亚東南部、太平洋南部、南极洲的大半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9年10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9年4月19日日食

1939年4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9年4月19日(蘇聯東北部爲4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阿拉斯加領地、加拿大、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地区大部分、欧洲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39年4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0年10月1日日食

1940年10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0年10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哥伦比亚、巴西、委內瑞拉、南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0年10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0年4月7日日食

1940年4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0年4月7日(東半球爲4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墨西哥、美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0年4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1年3月27日日食

1941年3月27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1年3月27日(東半球爲3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玻利維亞、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1年3月2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1年9月21日日食

1941年9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1年9月21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9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中国和日本(包括當時其佔領的台灣、北马里亚纳群岛和馬紹爾群島),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儘管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正在參戰的苏联、中国仍組織了觀測活動。.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1年9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2年3月16日日食

1942年3月16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2年3月16日(東半球爲3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太平洋南部和南极洲部分區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2年3月1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2年8月12日日食

1942年8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2年8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部分區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2年8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2年9月10日日食

1942年9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2年9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欧洲大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2年9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3年2月4日日食

1943年2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3年2月4日(東半球為2月5日,也是春節)。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中国、苏联、日本、阿拉斯加領地、加拿大,日偏食則覆蓋了北太平洋及周邊沿岸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3年2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3年8月1日日食

1943年8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3年8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法屬馬達加斯加的阿姆斯特丹島,日偏食則覆蓋了馬來群島的大部分、澳大拉西亞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3年8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4年1月25日日食

1944年1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4年1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鲁、巴西、英屬獅子山、法屬西非,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非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4年1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4年7月20日日食

1944年7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4年7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英屬烏干達、英埃蘇丹、英屬肯亞、埃塞俄比亚、英屬索馬利蘭、英屬印度、緬甸、泰国、法屬印度支那、菲律賓、日本南洋廳、紐幾內亞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4年7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5年1月14日日食

1945年1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5年1月14日(西半球大多爲1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非和澳大利亚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南部、澳大拉西亞、南极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5年1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5年7月9日日食

1945年7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5年7月9日(蘇聯東北端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7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格陵兰、挪威、瑞典、芬兰、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整個欧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5年7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6年11月23日日食

1946年11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6年11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46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6年11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6年1月3日日食

1946年1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46年1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整個南极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46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6年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6年5月30日日食

1946年5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6年5月30日(東半球爲5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美洲西南部、太平洋東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46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下一次日食,1946年6月29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6年5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6年6月29日日食

1946年6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6年6月29日(西半球大多爲6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歐西北半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46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上一次日食,1946年5月30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6年6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7年11月12日日食

1947年11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7年11月12日(東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11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7年11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7年5月20日日食

1947年5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7年5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利比里亚、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多哥蘭、英屬奈及利亞、法屬喀麥隆、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英屬烏干達、英屬坦干伊加、英屬肯亞,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分、非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7年5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8年11月1日日食

1948年11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8年11月1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10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比屬剛果、英屬烏干達、英屬肯亞、英屬塞席爾、英屬模里西斯,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中東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8年11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8年5月9日日食

1948年5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8年5月9日(西半球大多為5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卡爾尼科巴島、缅甸、暹羅、法屬印度支那、北越、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苏联、阿拉斯加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8年5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9年10月21日日食

1949年10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9年10月21日(西半球大多爲10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澳大拉西亞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9年10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9年4月28日日食

1949年4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9年4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欧洲絕大部分、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49年4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0年3月18日日食

1950年3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50年3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毛德皇后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南端、非洲西南部及南极洲的一部分。.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0年3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0年9月12日日食

1950年9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0年9月12日(西半球爲9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和阿拉斯加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东亚東北部、苏联大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0年9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1年3月7日日食

1951年3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1年3月7日(東半球爲3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新西兰、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哥伦比亚聖安德烈斯島,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中北部、太平洋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電視直播的日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1年3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1年9月1日日食

1951年9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1年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美国、西屬撒哈拉、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赤道非洲、葡屬西非、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葡屬東非、尼亞薩蘭、法屬馬達加斯加,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部、非洲絕大部分、欧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1年9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2年2月25日日食

1952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2年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法屬赤道非洲、西屬幾內亞、法屬喀麥隆、比屬剛果、英埃蘇丹、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中立区、伊拉克、英屬科威特、伊朗、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歐洲、非洲的幾乎全部和亚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2年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2年8月20日日食

1952年8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2年8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乌拉圭,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2年8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3年2月14日日食

1953年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53年2月14日(西半球爲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北部和阿拉斯加領地。.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3年2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3年7月11日日食

1953年7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53年7月11日(西半球大多爲7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3年7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3年8月9日日食

1953年8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53年8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美洲南部及南極半島。.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3年8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4年12月25日日食

1954年1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4年1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西南非洲、南非、阿什莫尔和卡捷群岛、印尼、葡屬帝汶,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約在赤道以南的部分、东南亚大部、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4年1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4年1月5日日食

1954年1月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4年1月5日(西半球大多爲1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毛德皇后地、埃爾斯沃思地、玛丽·伯德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幾乎整個南极洲、新西兰等太平洋南部島嶼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4年1月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4年6月30日日食

1954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4年6月30日(苏联東北端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7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英国、挪威、瑞典、苏联、波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地區大部、整個欧洲、亚洲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4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5年12月14日日食

1955年1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5年12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法屬赤道非洲、利比亞、英埃蘇丹、衣索比亞、法屬索馬利蘭、英屬索馬利蘭、索馬利蘭託管地、英屬馬爾代夫、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國、北越、南越、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琉球列島,日偏食則覆蓋了欧洲東部、亚洲大部、非洲中東部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環食是公元168年12月17日至3080年1月14日的29個多世紀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5年12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5年6月20日日食

1955年6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5年6月20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6月1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英屬塞席爾、英屬馬爾地夫、錫蘭、印度安達曼群島、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國、南越、南海諸島、菲律宾、太平洋群島託管地、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英屬索羅門群島,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中南部、非洲東部、澳大利亚東北半部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全食是自1080年6月20日以來最長的一次,這一紀錄直到2150年6月25日才會打破。.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5年6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6年12月2日日食

1956年12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56年12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6年12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6年6月8日日食

1956年6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6年6月8日(東半球爲6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只經過了南太平洋的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拉尼西亚東南部、玻里尼西亞中南部等太平洋島嶼。.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6年6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7年10月23日日食

1957年10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7年10月23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大多爲10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只經過了南极洲毛德皇后地西北部以北的威德爾海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南部、南极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7年10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7年4月30日日食

1957年4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7年4月30日(北美洲和欧洲的部分日偏食區域大多爲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苏联和斯瓦尔巴,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中東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7年4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8年10月12日日食

1958年10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8年10月12日(東半球爲10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托克劳、库克群岛、法屬玻里尼西亞、智利、阿根廷,日偏食則覆蓋了太平洋中南部兩岸的廣大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8年10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8年4月19日日食

1958年4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8年4月19日(西半球為4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英屬馬爾地夫、印度尼科巴群島、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北越、南越、中国大陆、香港、臺灣、琉球列島、日本,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8年4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9年10月2日日食

1959年10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9年10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那利群岛、摩洛哥、西屬撒哈拉、法屬毛里塔尼亞、马里联邦、法屬尼日、英屬奈及利亞、英屬喀麥隆、法屬喀麥隆、法屬查德、法屬中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蘭託管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欧洲大部、非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9年10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9年4月8日日食

1959年4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9年4月8日(西半球爲4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英屬索羅門群島、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托克劳、美屬薩摩亞,日偏食則覆蓋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澳大拉西亞、美拉尼西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59年4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0年3月27日日食

1960年3月27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0年3月2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澳大利亚大部分、东部南极洲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0年3月2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0年9月20日日食

1960年9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0年9月20日(東半球爲9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区大部分、苏联東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0年9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1年2月15日日食

1961年2月1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1年2月15日(當天也是春節)。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法国、摩纳哥、意大利、圣马力诺、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和非洲中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1年2月1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1年8月11日日食

1961年8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1年8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恩德比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東部、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1年8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2年2月5日日食

1962年2月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2年2月5日(當天也是春節,而西半球爲2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印尼、荷屬新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英屬索羅門群島、帕邁拉環礁,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2年2月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2年7月31日日食

1962年7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2年7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委內瑞拉、巴西、圭亚那、荷屬蓋亞那、塞内加尔、英屬甘比亞、马里、上伏塔、加纳、多哥、達荷美、奈及利亞、喀麦隆、刚果(布)、刚果(利)、坦噶尼喀、葡屬東非、法屬葛摩、马约特、馬爾加什,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北部、整個非洲及周邊部分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2年7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3年1月25日日食

1963年1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63年1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阿根廷、南非、巴蘇陀蘭、馬爾加什,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中南部、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3年1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3年7月20日日食

1963年7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3年7月20日(亚洲大多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美国本土,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北美洲、亚洲東北部、欧洲西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3年7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4年12月4日日食

1964年12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4年12月4日(西半球爲1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北部、阿拉斯加西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64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4年12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4年1月14日日食

1964年1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4年1月14日(東半球大多爲1月1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的絕大部分、南美洲南端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64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4年1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4年6月10日日食

1964年6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4年6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澳大利亚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64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下一次日食,1964年7月9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4年6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4年7月9日日食

1964年7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4年7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和亚洲東北部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64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上一次日食,1964年6月10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4年7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5年11月23日日食

1965年11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5年11月23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11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尼泊爾、錫金、缅甸、泰国、寮國、柬埔寨、南越、南沙群岛、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大部、澳大利亚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5年11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5年5月30日日食

1965年5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5年5月30日(東半球爲5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新西兰、库克群岛、法屬玻里尼西亞、秘鲁,日偏食則覆蓋了中美洲大部、南美洲西北部和太平洋中南部的廣大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5年5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6年11月12日日食

1966年11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6年11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多國科學家前往南美洲觀測了日全食,而双子座12号的任務成員也在太空拍攝到了日食照片。.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6年11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6年5月20日日食

1966年5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6年5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几内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希腊、土耳其、苏联、中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赤道以北的大半個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6年5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7年11月2日日食

1967年11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7年11月2日(西半球大多爲11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只經過了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東南方的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南部、南极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7年11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7年5月9日日食

1967年5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7年5月9日(苏联東北部爲5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区大部分、欧洲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7年5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8年3月28日日食

1968年3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8年3月28日(東半球爲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太平洋東南部、南美洲南端和南极洲的一部分。.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8年3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8年9月22日日食

1968年9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8年9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和中国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兩國均組織了觀測活動。.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8年9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9年3月18日日食

1969年3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9年3月18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3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印度尼西亞和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东南亚、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9年3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9年9月11日日食

1969年9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9年9月11日(東半球爲9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玻利維亞、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69年9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0年3月7日日食

1970年3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0年3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0年3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0年8月31日日食

1970年8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0年8月31日(東半球爲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西薩摩亞、美屬薩摩亞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0年8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1年2月25日日食

1971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1年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欧洲絕大部分、非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1年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1年7月22日日食

1971年7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1年7月22日(阿拉斯加北部的部分地區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阿拉斯加北部和苏联東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1年7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1年8月20日日食

1971年8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1年8月20日(東半球爲8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澳大利亚東南的大半部分、新西兰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1年8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2年1月16日日食

1972年1月1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2年1月16日(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的一小部分爲1月1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玛丽·伯德地、維多利亞地、威爾克斯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南极洲、南美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2年1月1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2年7月10日日食

1972年7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2年7月10日(亚洲大多爲7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及周边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2年7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3年12月24日日食

1973年12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3年12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內瑞拉、巴西、圭亚那、荷屬蓋亞那、葡屬維德角、毛里塔尼亚、西屬撒哈拉、马里、阿尔及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南半部、南美洲中北部、欧洲西部、非洲西北部。此次日環食是1955年12月14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直到3080年1月14日才會打破。.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3年12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3年1月4日日食

1973年1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3年1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智利和阿根廷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西部和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3年1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3年6月30日日食

1973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3年6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巴西、圭亚那、荷屬圭亞那、葡屬維德角、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乍得、中非、蘇丹、乌干达、肯尼亚、索马里和英屬塞舌尔,日偏食則覆蓋了大西洋兩岸至西印度洋之間的區域。此次日全食在地面的最長持續時間是1955年6月20日以來最長的,這一紀錄直到2150年6月25日才會打破。而為了延長日全食觀測時間,美国、英国、法国科學家使用協和式超音速客機從空中觀測,飛機上的全食共持續了74分鐘,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單次日全食觀測時間最長的紀錄。.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3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4年12月13日日食

1974年12月1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4年1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4年12月1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4年6月20日日食

1974年6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4年6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阿姆斯特丹岛和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马达加斯加至澳大利亚一帶的廣大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4年6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5年11月3日日食

1975年11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5年11月3日(东部南极洲的部分地區爲11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美洲南部和南极洲的大部分。.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5年1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5年5月11日日食

1975年5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5年5月11日(北美洲西北部的部分地區爲5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整個欧洲、亚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5年5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6年10月23日日食

1976年10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6年10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坦桑尼亚、塞舌尔、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南部至澳大拉西亞、印度洋大部分及其沿岸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6年10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6年4月29日日食

1976年4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6年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亞、利比亚、希腊、土耳其、伊朗、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北至北冰洋、南至赤道附近、西至美洲東部沿海和小安的列斯群岛、東至中國中部的廣大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6年4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7年10月12日日食

1977年10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7年10月12日(東半球爲10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哥伦比亚和委內瑞拉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大部、南美洲西北半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7年10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7年4月18日日食

1977年4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7年4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西南非洲、安哥拉、赞比亚、薩伊、坦桑尼亚、塞舌尔、英屬印度洋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亚洲西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7年4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8年10月2日日食

1978年10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8年10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苏联大部、东亚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8年10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8年4月7日日食

1978年4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8年4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和南极洲的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8年4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9年2月26日日食

1979年2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9年2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格陵兰,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9年2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9年8月22日日食

1979年8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9年8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埃爾斯沃思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南部、南极洲靠近南美洲的一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79年8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0年2月16日日食

1980年2月1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80年2月16日,當天也是春節。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安哥拉、薩伊、坦桑尼亚、肯尼亚、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和中国,日偏食則覆蓋了幾乎整個非洲和亚洲中南部的廣大區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0年2月1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0年8月10日日食

1980年8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0年8月10日(東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8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基里巴斯、秘鲁、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0年8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1年2月4日日食

1981年2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1年2月4日(東半球爲2月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兩國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中南部、南美洲西部、南极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1年2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1年7月31日日食

1981年7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81年7月31日(西半球大多爲7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大部、欧洲東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1年7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2年12月15日日食

1982年12月1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2年12月1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欧洲絕大部分、亚洲中西部、非洲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82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2年12月1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2年1月25日日食

1982年1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2年1月25日(西半球大多爲1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絕大部分及新西兰中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82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2年1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2年6月21日日食

1982年6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2年6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非洲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82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下一次日食,1982年7月20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2年6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2年7月20日日食

1982年7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2年7月20日(苏联東北部大多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82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上一次日食,1982年6月21日僅1個月。.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2年7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3年12月4日日食

1983年12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3年12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佛得角、赤道几内亚、加蓬、剛果人民共和國、薩伊、乌干达、蘇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絕大部分、欧洲南部、中东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3年12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3年6月11日日食

1983年6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83年6月11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6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圣诞岛、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南部、澳大拉西亞及周邊部分地區。許多國家的觀測隊前往全食帶內觀測了日全食,但印尼政府卻以「日食期間的陽光導致失明」爲由,禁止本國人直接觀測日食,導致親眼看到此次日全食的印尼人寥寥無幾。.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3年6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4年11月22日日食

1984年11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84年11月22日(東半球爲11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兩國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的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4年11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4年5月30日日食

1984年5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4年5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亚速尔群岛、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大部分、欧洲大部分、非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4年5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5年11月12日日食

1985年11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85年11月12日(東半球大多爲11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南极洲維多利亞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极洲的絕大部分、南美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5年11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5年5月19日日食

1985年5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5年5月19日(東半球大多爲5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北部、欧洲北部、北美洲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5年5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6年10月3日日食

1986年10月3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86年10月3日(苏联最東端的日偏食區域爲10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和日全食均只經過了丹麥海峽和北大西洋的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9人組成的觀測隊克服許多不利條件,乘坐飛機在空中觀測到了日全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6年10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6年4月9日日食

1986年4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6年4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澳大拉西亞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6年4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7年3月29日日食

1987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87年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阿根廷、加蓬、赤道几内亚、喀麦隆、中非、蘇丹、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日全食未經過陸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中南部、非洲絕大部分、中东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7年3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7年9月23日日食

1987年9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7年9月23日(西半球為9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苏联、中国、蒙古、日本、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濟、瓦利斯和富圖納、西薩摩亞,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7年9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8年3月18日日食

1988年3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88年3月18日(西半球爲3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印尼和菲律宾兩國的部分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中東部、大洋洲西北部、北美洲西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8年3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8年9月11日日食

1988年9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8年9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索马里和澳大利亚麦夸里岛兩地很小的一部分,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至東非大裂谷附近、北至喜马拉雅山脉附近、東至马来群岛西半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至南极洲的廣大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8年9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9年3月7日日食

1989年3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9年3月7日(東半球爲3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区除東南部外的大部分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9年3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9年8月31日日食

1989年8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9年8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非洲南部、南极洲靠近印度洋的部分等地。.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89年8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0年1月26日日食

1990年1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0年1月26日(東半球大多爲1月2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伊麗莎白公主地、麥克羅伯特森地、肯普地、恩德比地、毛德皇后地、科茨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极洲絕大部分區域、新西兰南半部、南美洲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0年1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0年7月22日日食

1990年7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0年7月22日(北美洲大多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芬兰、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日偏食則覆蓋了欧洲東北部、亚洲北半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0年7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1年1月15日日食

1991年1月1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1年1月15日(東半球爲1月1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屬玻里尼西亞,日偏食則覆蓋了大洋洲的大部分區域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1年1月1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1年7月11日日食

1991年7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1年7月11日(東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7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夏威夷州、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地区中南部、拉丁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全食是1973年6月30日以來最長的一次,這一紀錄直到2132年6月13日才會打破。.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1年7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2年12月24日日食

1992年12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92年12月24日(西半球爲12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部、阿拉斯加西南部等地。.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2年12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2年1月4日日食

1992年1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2年1月4日(東半球爲1月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諾魯、基里巴斯、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美国,日偏食則覆蓋了太平洋中北部及其東西兩岸部分地區。此次日環食是1973年12月24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直到3062年1月2日才會打破。.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2年1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2年6月30日日食

1992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2年6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巴西和乌拉圭兩國很小的一部分,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大部、非洲西南半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2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3年11月13日日食

1993年11月1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93年11月13日(東半球大多爲11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澳大拉西亞中南部、巴塔哥尼亞及南极洲絕大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3年11月1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3年5月21日日食

1993年5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93年5月21日(俄罗斯極東部的部分地區爲5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区大部、欧洲東北半部和亚洲西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3年5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4年11月3日日食

1994年11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4年11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戈夫岛,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非洲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4年1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4年5月10日日食

1994年5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4年5月10日(俄罗斯東端和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5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加拿大、亚速尔群岛、摩洛哥,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大西洋東北岸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4年5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5年10月24日日食

1995年10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5年10月24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10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南沙群岛中的爭議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5年10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5年4月29日日食

1995年4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5年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5年4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6年10月12日日食

1996年10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96年10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東北部、幾乎整個欧洲、非洲北部及西亚西北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6年10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6年4月17日日食

1996年4月17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96年4月17日(東半球爲4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玻里尼西亞南部及南极洲靠近太平洋的部分沿海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6年4月1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7年3月9日日食

1997年3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7年3月9日(西半球為3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俄罗斯,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部和北美洲西北部地區。俄罗斯和中国等國都對本次日全食做了觀測,中国完成了首次電視直播日全食,而1995年發現的海爾-博普彗星在日全食期間出現在天空,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四次日全食與亮彗星同時出現。.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7年3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7年9月2日日食

1997年9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97年9月2日(西半球爲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澳大拉西亞及南极洲靠近太平洋的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7年9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8年2月26日日食

1998年2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8年2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厄瓜多尔科隆群岛、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內瑞拉、阿鲁巴、荷属安的列斯、蒙哲臘、瓜德罗普、安提瓜和巴布达,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起太平洋東部、東至大西洋東北岸、包含美洲中部的廣大區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8年2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8年8月22日日食

1998年8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98年8月22日(西半球爲8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印尼、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東南部和大洋洲大部。.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8年8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9年2月16日日食

1999年2月1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99年2月1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非爱德华王子群岛和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南部、马来群岛、大洋洲西部、南极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9年2月1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9年8月11日日食

1999年8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9年8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英国及其王冠属地根西、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亚、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至北美洲東岸、東至东亚一帶、南至萨赫勒地區附近、覆蓋北冰洋大部分的區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1999年8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0年12月25日日食

2000年1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0年1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和亚速尔群岛。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00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2000年1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0年2月5日日食

2000年2月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2000年2月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南极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00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一次。.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2000年2月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0年7月1日日食

2000年7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0年7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現在太平洋南部和南美洲南端。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00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且與下一次日食,2000年7月31日在同一個月發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2000年7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0年7月31日日食

2000年7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0年7月31日(西半球大多爲7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00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且與上一次日食,2000年7月1日在同一個月發生。.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2000年7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20世紀日食列表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